评论员 蓝雨
中美的博弈在于分寸和节奏。美国以中国为假想敌是无容置疑的,这在美国的《国安战略报告》,《国情咨文》,《国防报告》均可明明白白地看出,美国没有含蓄。作为民间研究中美关系博弈部分的业余爱好者,笔者有所观察。
最近,陆续传来不利中国的“坏消息”:
第一个是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下,华府欲加强外交及军事层面抗衡中国在区内的影响力。对华态度强硬的「鹰派」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2月9日获白宫提名为下任驻澳洲大使。在澳洲战略本就误判视中国为国家威胁之形势下,再来一个所谓“东亚通”搅屎棍,印太地区未来几年是非不会少。需要提醒的是,哈里斯是带着任内两艘神盾舰先后撞船,造成十七名官兵死亡的“战绩”退休的。笔者这样提,是预计哈里斯有“将功补过”的心理,在中美澳三国关系上会做尽坏事。
第二个是原驻守中东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队,将调派至东亚执行任务,以增强美军在太平洋的实力。这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战术动作。
隶属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远征队包括地面和航空作战部队,配备有坦克、火炮、两栖突击载具、以及固定翼及旋翼战机等,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重要组成之一,目前有7支,每个远征队最多由2,200名官兵组成,完成部署远征队之后将明显提高美国在该地区的战斗力。美国目前在日本部署大约有5万名驻军,其中包括1.8万名海军陆战队员。笔者认为来者不善,目标首先应是维持所谓“航行自由”,其次是对朝鲜作压力势,同时在南海为小弟打鸡血。
第三个是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早前展开拉丁美洲五国之行,他警告拉美国家不要过度依赖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要防范俄罗斯的「武器出口」,还宣称该地区不需要「新的帝国强权」。
蒂勒森这番话,说明美国准备重拾门罗主义,在拉美排除其他大国介入。美国在拉美采取的是挑拨离间策略,比如蒂勒森宣称,与中国进行贸易带来了好处,但很多中国人的「不公平贸易举措」也在伤害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他还表示,俄罗斯持续向「不友好的国家政府」销售军武,「我们地区必须警惕与我们基本价值观不同的远方势力的影响」。看似正义凛然,实际上是煽风点火。不过,相比起中、俄,美国在拉美的声誉更加臭名昭著,再加上对拉美的援助一直是口惠而实不至,蒂勒森此行要想让拉美各国回心转意,恐怕并非易事。
其他的坏消息还包括发动贸易战等。
笔者认为,要研究美国下一步要做什么,研究新闻的背后的话,还是需要回头看。之前浅析了国情咨文,这次回到源头,看看特朗普的那份国安战略报告,因为那是行动纲领。我们还要客观地看。
一份杰出的国安战略,应具有双元性目的,既要顺应并回应国际情势变化,也要反映国内统治菁英与普罗大众的偏好。这份以美国优先的战略,内含四大支柱,依序为捍卫人民、国土与生活方式;促进繁荣;以实力维和;强化影响力,再配合全球区域分类,构成特朗普政府的整体战略规划。
与前任奥巴马政府相比,有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安全与繁荣位居报告内容首位与次位。不管是传统安全领域的恐怖主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等,或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网络攻击、能源安全等,始终是历任政府的主要考量。至于经济发展,毫无疑问亦是重中之重,差别只在于奥巴马强调改革,释放成长动能;特朗普则认为要复原,才能再次伟大。
改变最多的,是两者战略思维的巨大差别,奥巴马政府谈的是民主价值与国际秩序,特朗普政府则聚焦在军事优势与竞争外交。冷战以来,美国一直在全球共主与世界霸主的角色间摆荡,前者是以价值为导向,后者是以实力为导向,这两者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又难以分割的帝国模式。
只有了解美国的战略思维,才不会做出战略误判。
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白皮书,以下关键词构成美国政府的国安战略:秩序/竞争/恐怖主义/平衡/价值/公平/侵略/核子/网络/贸易等共十个。
大家若仔细分析历任美国总统的国家战略。基本没离开上述十个元素,只是历任侧重有所不同而已。例如特朗普与小布什、奥巴马同时也提到人类尊严、宗教自由等,只是不如前两任强调这些部分的重要性。
必须看到,俄罗斯、中国、朝鲜跟伊朗这四国向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NSS)的常客。在特朗普版NSS里,与小布什政府相同的是,朝鲜和伊朗依然是所谓的「流氓国家」,俄国与中国则晋身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不啻是历经了显著的身分转换。
就修正主义国家内容来看,NSS指出中俄企图塑造一个对抗美国价值与利益的世界,他们被美国称为「对立强权」。称中国想要取代美国在印太的地位,并扩张“国家主义式的经济型态”;俄国则想重返强权荣耀,并在国界外建立势力范围,美国认为这些都会损害美国的安全与繁荣。
比较值得审视的是,俄、中两国与美国发展关系的历程。两国其实极为类似,都是逐步从建设性交往,走到今日的竞争性交往,似乎代表了大国竞逐霸权的历史定律。
有一点,由于中国经济起飞的故事太过炫目,世人往往只注意到中国崛起,却相对忽视俄国复兴。
这份战略是否会引导世界走向新冷战,或者「暖战」,无需过早下结论,战略只是蓝图,战术才是执行,也就是如何落实在具体政策上。
就经济方面而言,NSS认为中国是竞争者,举出中国“盗窃”美国巨额智慧财产权的实例,主张加强对敏感技术的管控;又列出中国斥资挹注各国基础建设对抗美国,美国将转换过去以赠款援助的模式,改以吸引私人资本的方式,提供各国有别于中国的选项,可视为是对一带一路的宣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与历任相比,特朗普版NSS可谓充份反映出权力平衡的西式古老教条,它也是唯一在战略里赤裸裸的呈现。正如过去重复强调,特朗普政府采取的是离岸平衡与选择性介入策略。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就是先隔岸观火再乱而取之。
可以想见的是,在剩下的任期内,特朗普必将掀起更多风浪。
因此,在此视野下,回到文初那三个新闻,就不难理解美国的心思了。
不过,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超乎想象。最近美国也做了一件好事,中国对此也有回报,从一堆备忘录协议中挑了一份礼物给美国,这在美国最近三番五次强硬对付中国的形势下令人关注。
众所周知,中国有六大毒瘤均与超级大国有扯不断理不乱的千丝万缕关系。各种直接,间接,公开,地下的资助长期存在。六大毒瘤犹如6颗棋子,看形势轮番对华进攻。不过,随着中国实力崛起,时移世易,美国也到了取舍的境地,到了断臂求利的阶段,不是美国怕了中国,而是要以退为进,保留最好的进攻棋子,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让手中其他棋子发挥最大的作用。
六大毒瘤之中,台毒是王牌棋子,不到关键时刻不会乱动;藏毒与蒙毒不成气候,威力有限(日后还会拿来做交易);民毒(民运分子)则是口号党,是一群吃货(爱吃美国经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疆毒威胁比较大,因有自己的武装–东伊运,但在中国强大的铜墙铁壁之下,已是丧家之犬,没有前途;惟有港毒,成美国当前拿玩得比较上手的棋子。
港府1日发新闻稿,指廉政公署已就有关李卓人、梁家杰、涂谨申、毛孟静、陈淑庄、黎智英及其美国助手前海军退役军官Mark Herman
Simon的多项投诉进行全面调查。律政司仔细考虑廉政公署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后,认为没有足够证据对上述人士提出检控。这一决定引起全城哗然。
又有报道,香港终审法院6日裁定,学民思潮前召集人黄之锋、学联前秘书长周永康及前常委罗冠聪即占中三丑,就2014年冲击政府总部东翼前地案件,刑期覆核上诉得直,恢復原审时分别判3人社会服务令及缓刑。同样引发哗然。
对港毒的放生,恐怕原因十分复杂。已经不是法律问题。
有趣的是,以美军为首的北约联军8日在巴基斯坦宣布,,美军连续四日出动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轰炸北部边境地区的塔利班及“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伊运)武装分子。众所周知,“东伊运”是中国打击的三股势力之一,也是疆毒的武装组织。美国声明也特别指出,「他们对中国造成威胁」。
为何美国帮中国消灭疆毒威胁,耐人寻味。按照逻辑,美国视中国为威胁,中国视疆毒为威胁,现在竟是美国代中国消灭“威胁”,这不是很有趣吗?
美国出手,可看作是对中国的“投桃报李”。
还有,2月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与美国得克萨斯州切尼尔能源公司(Cheniere
Energy)签署了两国间首份向中国供应美国天然气的长期合同。
英国《金融时报》2月11日报道称,切尼尔能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长期合同,每年销售至多120万吨液化天然气,部分交付将于今年开始,其他将从2023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2043年。
据新华社报道,早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切尼尔就和中石油签署了液化天然气长期销售和采购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兑现特朗普访华签订的2000多亿订单的一部分,显然是看到美军对东伊运的打击。也算是一种尽在不言中的“补偿”。说穿了那份天燃气合同就是报销打击行动的“劳务费”。不能表示中美关系出现质的变化。说实话,备忘录一点都不兑现,不利于日后把玩“备忘录策略”,也不利于国家诚信的建立。这是一种交易。
美国总统特朗普9日在白宫接见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华府愿与中方加强合作。杨洁篪则指中美关系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希望双方加强在朝鲜半岛等国际及地区问题上的协调,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请注意“地区问题上的协调”这一说法,仿佛是对美军轰炸疆毒的注脚。
2月初中美关系的频繁“互动”,尽显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没有一个新闻是节外生枝的,一切都在一个大棋盘里进行。
(2018.2.12 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