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化黑烟 蒙古过半家庭负债累累

  

        蒙古不再实行共产主义,国民要自行解决经济困难。(Getty Images 图片)

  【熊猫时报讯】蒙古政府去年面临经济崩溃,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放55亿美元(约431.6亿港元)的一篮子援助资金。经过一年的经济改革,蒙古政府的欠债已大幅减少。当蓝天因工业发展而日渐失色时,该国去年逾半家庭仍负债累累。3成人仍生活在贫穷线下,有积蓄的家庭数量在逐年下降。

  蒙古政府去年致力推行经济复苏政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由去年的5.1%,上升至本年第一季的6.1%。大量外商在蒙古投资采矿业,加上出口量及出口价格持续增长,预计未来2年的GDP增长会超过6%。政府的还债能力也增强,政府在2017年年尾共有22.7万亿图格里克(约727亿港元)欠债
,但本年上半年已减少至21.1万亿图格里克(约673亿港元)。

  经济增长的背后,蒙古政府却无力应对工业化、气候变化对民生及经济的影响。愈发强烈的气象灾害导致建造业、农业及采矿业被迫停止,工人们因而失业。自2014年起,蒙古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冬天气温急跌至摄氏零下40至50度,更会出现强烈的暴风雪,当地人称之为“dzud”,即“白灾”。

  39岁的恩赫巴(Byamba
Enkhba)在2007年的白灾中失去了超过100头牲畜,一家只好由蒙古北部搬到首都乌兰巴托生活,但没钱租房只能住在蒙古包中。恩赫巴到砖厂当工人,妻子则到学校担任校工,一家人仅靠他们每月24万图格里克(约767港元)的微薄薪水维生。

  大批牧民同样因失去生计而搬到乌兰巴托,令当地集中全国一半人口,他们在寒冷的冬季烧煤取暖,导致天空出现黑色烟雾。现时乌兰巴托的空气污染情况比北京严重5倍,令有“蓝天之国”美誉的蒙古蒙上灰沉沉的阴霾,在蒙语中有“红色英雄”之意的乌兰巴托,也沦为“黑色英雄”。大量市民患上肺病,生活因而入不敷支。

  单亲妈妈延锦(Oyuntsetseg
Yanjin)因女儿要到首都读书而从郊区搬来,当洗碗工的她每月都要花一半人工来治病。她觉得空气污染比白灾更恐怖,因此会在女儿毕业后返回郊区。(东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