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扩建机场争议背后战略价值大于一切

  

     【熊猫时报讯】格陵兰政府周一(10日)与丹麦达成协议,决定由丹麦出资扩建当地三个机场,原本在最终候选名单的中资公司则落空。

  格陵兰执政联盟为了机场问题而出现分歧,独立派政党不满丹麦政府介入而决定退出联合政府,到底为什么这个基建问题会变成巨大纷争?

  首先由格陵兰的地位说起。当地总面积虽然约等于美国的五分之一,但人口只有大约5.6万人,当地一直依赖空中交通补给物资和方便民众出入。加上近年兴起前往北极圈旅游,格陵兰机场成为接收欧美航班的桥头堡,因此扩建首都努克(Nuuk)、卡科尔托克(Qaqortoq)、旅游热点伊卢利萨特(Ilulissat)共三个机场属理所当然。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美军在格陵兰西部设有基地,当中部署的空军第21太空联队(21st Space
Wing)是负责太空监视及追踪弹道导弹等任务,加上当地拥有被称为全球最北端的深水港口,假如美军或北约需要在北极圈采取军事行动,格陵兰无疑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换言之,假如机场工程由中资获得,对于格陵兰政府和民众来说,有外来资金肯定是无任欢迎,但中国近年在当地投资开采稀土、收购铁矿,更利用全球气候暖化,希望建立「冰上丝绸之路」,除了利用北极航道将物资运回中国,减低原先只靠印度洋和南海的长时间航行问题,同时增加在北极圈地区的影响力。

"格陵兰总理基尔森(Kim

  格陵兰总理基尔森(Kim Kielsen)周一(10日)同意让丹麦支付7亿丹麦克朗,换取格陵兰机场管理局(Kalaallit
Airports)33%的股份。(路透社)

  格陵兰在2009年通过自治法,可以随时宣布独立,亦有权自行决定当地基建和经济问题,而丹麦则在安全议题有最终决定权。不过在今次机场争议上就出现灰色地带,哥本哈根方面并不倾向过度介入格陵兰事务,但同时身为北约成员国,丹麦亦有义务保障区内稳定。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im
Mattis)在5月时曾经与丹麦讨论中国在格陵兰投资的安全威胁,丹麦防长弗雷泽里克森(Claus Hjort
Frederiksen)其后强调不会忽视机场计划的经济利益,不过与盟国及美国的合作始终需要放于首位。

  今次丹麦决定向格陵兰注资,以目前情况来说,总算是双赢局面。丹麦可以力拒中国在北极圈增加影响力,格陵兰亦可改善机场设施。不过后者在财政上仍然主要倚赖丹麦支撑,要打响独立的如意算盘,短期内都没法成事。

另讯:格陵兰周一(10日)宣布选出丹麦作为扩建当地多个机场的合作伙伴,有份投标的中国则失望而回。格陵兰对中国和美国均具战略价值,有关决定可谓避免得失美国,化解一场潜在的外交风波。

2017年,基尔森访问北京,加强两地关系,并吸引中方投资,令美国深感不安。2018年1月,中方提出「冰上丝绸之路」计划,鼓励企业于北极圈内投资,随后便有中资企业投标格陵兰机场建设项目。

格陵兰战略上对美国军事和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极为重要,原因是从欧洲到北美最短的路程将跨越格陵兰。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