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周六(20日)宣布,華府計劃退出與前蘇聯簽訂的《中程導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 ,INF Treaty),批評莫斯科方面違反條約,令這個在冷戰時期最重要的條約面臨崩潰。但到底該條約是保障甚麼?
歐洲成美蘇角力之地
促成簽訂《中程導彈條約》的原因,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末,蘇聯部署了SS-20「軍刀」(Saber)型中距離彈道導彈,它的射程達4700至5000公里,由蘇聯領土內發射,足以覆蓋西歐國家,加上它可以攜帶核彈頭,令歐洲飽受核威脅。因此西德政府提出美蘇兩國透過談判限制手上核武威力,雙方在1981年底開始交涉,經過近5年交手,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及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gan)同意裁減歐洲的中程導彈,兩人於1987年12月8日在白宮簽署該條約,並於翌年6月1日生效。
破天荒的大國協議
該條約是歷史上首次有超級大國同意消滅核武,並容許調查員到場認證。它規定美蘇雙方須要銷毀所有射程介乎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及巡航導彈,以及其發射裝置和相關設施,並不得再次研發和生產。條約緩和冷戰多年來的緊張氣氛,而成為美蘇核武角力舞台的歐洲各國亦得以鬆一口氣。
蘇聯在1991年解體,俄羅斯及烏克蘭、哈薩克等前蘇聯國家和美國都遵守條約至今,但它本身只限制陸基導彈,海基、空射及潛射武器都不在此限,因此對於當時在這些範圍有領先優勢的美國可謂影響不大,但對於蘇聯來說則是犧牲自國安全作為友好象徵。
條約另一個問題在於,包括法國、英國及中國等持有核武的美國盟友都不是簽約國。規限的涵蓋範圍並不全面。
美俄互相指控犯規
美俄近年互相指控對方違反協定,包括莫斯科指美國在東歐部署可發射巡航導彈的陸基神盾反導彈系統,用於反導彈測試時使用的赫拉(Hera)導彈,以及無人轟炸機都是與協議內容有衝突。而美國則指俄羅斯秘密研發伊斯坎德爾—M型(Iskander-M)中距離導彈,並部署於當地西面邊境,亦都是犯規表現。
軍備競賽再現?
此外條約亦有另一個致命缺陷,就是除了美蘇之外,其他擁核國如英、法及中國都沒有參與。因此特朗普在宣布退出條約時,特意批評中國發展飛彈,因此認為華府有必要花費大量金錢發展軍備。今次亦是繼在2002年的《反彈道導彈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ABMT)後,美國再次退出與前蘇聯簽訂的條約,同時亦可能為新一輪軍備競賽展開序幕。
美國在總統特朗普2017年上台後,退出多個國際組織或協定:
上台後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
2017年6月1日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2017年10月12日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
2018年6月19日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2018年10月3日宣布退出《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Vienna Convention of Diplomatic Relations)中《強制解決爭端之任擇議定書》及取消與伊朗1955年簽訂的友好條約
2018年10月7日宣布退出萬國郵政聯盟
2018年10月20日宣布退出《中程導彈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