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美国“推动”中日关系刷新亚洲新局!

本报评论员  蓝雨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安倍时隔7年访华。有需要对此做一番整理,利于中美博弈的大时代下,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取得中国外交利益最大公约数。

  孔子有云四十不惑,踏入四十周年的中日关系,却未必能像人一样明晰而不惑。

  中日关系四十年来,依然存在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的纠缠。

  历史问题包括就侵略道歉,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教科书等,领土问题有东海及钓鱼岛争议。而这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四十年来时而高调,时而低调,二国都视国际形势去处理。而基本的处理手法,均是控制在一定程度,两国并没完全让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冲击两国关系大局。两国均有搁置争议,维持发展的不宣心照。

  对于日本而言,关键是如何面对崛起的中国。

  以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为标志,日本超越了自隋唐以来一直被自己视为「老师」的中国;但进入21世纪後,中国崛起已成定局,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甚至在2010年超越日本,完成「二次国力逆转」。

  在一些领域上,曾在东亚独领风骚逾一个世纪的日本仍然领先中国,但它在经济上,军事上与中国的差距愈来愈大。日本如何调整心态,面对这个体量倍於自己,而且差距持续扩大邻国,或许是最大之难题。 

  对于日本而言,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石,展望未来,这个基石应该还会维持下去。

  不过,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其「反覆无常」让东京难以把握华府的动态,迫使深感不安的日本唯有在依托日美同盟的基础上,开始比以往更注重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独立支撑能力。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增、以及中日去年双边贸易额已接近3,300亿美元的当下,日本已愈发认识到,那个「与日本国运息息相关」的国家,正在无可避免地逐渐重新变成中国。

  或许可以说,安倍今次得以访华,部份是源於特朗普的「无常」,但美国顶多只是促因,并非主因。安倍访华的主因是:东亚地区出现深刻的地缘实力变化,与此同时,世界亦已变得多极,愈来愈不以美国单一意志为转移。

  安倍访华,政治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     中美关系今年已经进入了新的博弈阶段,与以往的斗而不破有很大不同。现在连取消中美第三个联合公报的声音都有了,中美进行新冷战是无可避免的,只是这个新冷战与美苏之间的旧冷战有很多不同,这是另一个话题。那么在中美新形势下,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如何协同应对这些变化,日本和中国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安倍多年来一直有访华的心愿,但因为日本没有用行动来体现诚意,访华一直难以成行。为何安倍那么想访华呢?

  一是降低日本周边的安全压力,让日本有更多精力放在国内改革问题上。事实上,面对老龄化、少子化等诸多社会问题以及政府债务水平高企,日本有许多需要解决的内部问题;二是朝核问题被排斥出局,东北亚政治影响力受损,日本需要借助中国重新拾回在朝鲜半岛的话语权。这也是安倍的政治诉求。

  第二,        人质绑架问题是困扰日本多年的政治问题。对於安倍来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有意带领朝鲜走发展经济的道路是解决人质绑架问题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中国对於朝鲜巨大的影响力也是日本需要正视的。安倍访问中国将进一步增进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互信,为在解决人质绑架问题上寻求中国的帮助提供有力的外交形势,兼赢取国内民意。

  第三,        由于英美的五眼联盟扩展为八国联军,增加了法国,德国和日本,对抗中国的味道甚浓,加上早前日本破天荒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日本参与围堵中国的意图颇为明显,安倍有必要访华面向中国解释一番,以取得政治平衡,在中美之间获取最大利益。

  当然,安倍晋三最大的政治诉求是修改日本国宪法,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这一政治愿景,安倍从未改变,可以说安倍任何的政治动作都是围绕这一政治愿景展开的。解决人质问题,将为安倍在日本国内奠定前所未有的政治资本,这将是安倍实现修宪的重要政治支撑。

  同时,相信安倍政府非常清楚,日本陷入中美对抗之中对日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日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作为两国的润滑剂,平衡和缓冲两国的冲突,尽量不在两国冲突的领域选边站队。因为日本在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美国优先政策中也深受其害。

  实际上,美国不仅利用广场协议成功阻止日本崛起,还令日本目前还处于军事殖民地的状态下,美日的新仇旧恨不会少。

  对於中美贸易冲突,日本最为担心的是自身经济受到影响,毕竟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对於日本来说都是巨大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地,目前产业链中,很多日资企业的产品往往是往返於中美两国进行销售的。日本政府需要在中美冲突,以至冲突长期化的问题上做出更多研判,这种研判未必会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在日中关系大势趋稳向好的局势下,相信日本不会做过多刺激中国的事情,控制尺度将成为日本政府首选的策略。

  对于中国而言,关键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是包括在中共建党百周年(2021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倍,以及在新中国成立百周年(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人说毛泽东同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同志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而习近平同志是让中国人民强起来。也有一定道理。

  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把制造业大国升级为制造业强国。这一国策,不会受任何外力的意志影响而转移,决心坚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正在推进发展、深化改革,而这意志不会因中日关系的一时好坏,或者中美战略竞争的出现而有所转移。对中国来说,未来处理对日、对美关系时肯定还有不少考验,若一时间无法克服这些考验,就专心发展和改革,若能改善对它们的外交关系,是锦上添花。

  中国安排安倍访华,同样也具有政治意义。

  尤其当前中美贸易战激战正酣,中国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释放出的善意对中国来说,也是缓解来自华盛顿压力的有利一环(这也是日本重大的外交战略机遇,安倍抓住这一机遇可谓及时)。

  而从日本的报道来看,25日的访华,安倍将准备与中方商讨共同在泰国东部经济特区的合作方案,同时在重推货币互换协议中把限额增加十倍、至3万亿日圆及中欧连接铁路等项目进行磋商,预料将会签署30多份相关备忘录。过去中日在世界各地就传统铁路及高铁方面竞争,双方合作可望创造共赢局面。

  在美国打碎了传统的政治正确和政治精英的思考模式后,世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从这种角度来看,中国需要做的是重新理解与邻国日本的关系,尽管两国依然有很深的历史芥蒂,有悬而未决的领土资源争端,但这些不能妨碍中国的政治精英阶层重新思考日本这个国家对於中国崛起进程中的意义。

  事实上,日本一直以亲美的立场在亚洲作为美国第一岛链的封锁者,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有形容成日本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不沉航空母舰」这种说法并不为过。中国有尽力阻止美日更深的合作的需要。而方法之一,或是经贸深度融合,使日本在全盘接受美国的指令上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有所顾虑,能削弱美国印太战略的锋芒。

  面对领土问题,中国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新形势下,笔者认为搁置争议,共谋发展更贴切。也就说,中日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实在5月笔者分析李克强总理访日时已经有所分析。

  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之间合作对两国来说才是双赢的局面,这一点,中国政治精英与日本政治精英在认识上相信是一致的。一个稳定的中日关系有利於两国的根本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中日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将会深化,这能减轻西方及亚非拉小国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质疑的压力,利于推行“一带一路”,合作利大于弊。

每个国家的政治领袖,精英都会考量国家在国际的位置,而作出部署,制订政策。美国作为现在世界惟一超强,美国的举动让他国调整政策是完全正常、合理的。明知现在美国不守承诺,自己优先排第一,各国为何不多备几条后路呢?

中日关系能刷新进入新阶段,美国白宫精英是“催化剂”,美国冷战遗老逆势搞单边主义,不分对手盟友发动贸易战,促使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联手,这形势怎么也不在他们的棋盘里吧。

未来预测之一,日本安倍政府修宪势必进行,日本军事恢复正常化可以预期,反过来说,日本军事实力名正言顺的提升对美国也是一种威胁,日本右翼迟早也要赶美军走,报二战之仇,报“广场计划”之仇,报军事殖民之仇(相信日本在卧薪尝胆)。美日不是铁板一块。中国有空间操作。

未来预测之二,朝韩走联邦统一的可能性不低,统一的朝鲜半岛与日本是世仇,中国未来有空间操作。

亚洲新的政治格局已经悄然出现。

中国要做的是,别人进一步,自己要进二步,同时掌控节奏。所以,中国需要有大国的政治自信,军事自信,更需要有民族自信!在预测中美博弈是持久战下,中日关系需要刷新走一段新路!

  

  (2018.10.22猫眼社评  国际华人电子日报《熊猫时报》社长兼总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