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进博会提「大海论」!「中国永远在这儿」历史没变!

本报评论员  蓝雨

在中美贸易战的阴霾下,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办成、办好、办永久」的「三办」要求下开幕,同时各国也关注习特二人通话后,习近平的首次公开讲话会给国际带来何种信息。

这次中国进博会下了大工夫,在参展国家的数字和参展商的规模上,这一国家级展会的承办者上海可说是全力以赴,无可挑剔。经济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进博会承载的意义远超普通的贸易博览会,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心大会。

进博会虽是一年前已敲定的展会,但这一年在经济下滑和美国贸易施压夹击下,中国亟待寻找破局之道,扩大进口政策已成为背水一战。内地经济过去出现较大波动,股滙震荡凸显内外部对经济信心渐失,在副总理刘鹤等高层信心喊话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着墨唱好中国经济,反击外界唱衰论调,并以一系列改革开放新政回应外界质疑,释出对外交往诚意。

在习近平的讲话中,他以「大海论」形容中国经济,称狂风骤雨可掀翻小池塘,但掀不翻大海,即使目前遇到一些突出矛盾,不确定性有所上升,风险挑战增大,但始终是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完全可抱持乐观态度。习近平提到:「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习近平提出三个「没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生産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从贸战角度来看,中国办进博会可收一石二鸟之效。

其一,中美爆发贸易战後,北京仍如期办进博会,就是趁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便,藉此对外释出善意,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

其二,中国藉办进博会,一改以往出口大国专赚外滙形象,现在倒过来为了提升国民的美好生活质素,加大进口力度,转身变成专花外滙的全球最大进口市场,未来5年进口逾10万亿美元产品和服务,予人中国并非威胁,而是机遇的感觉。

中国逾13亿人,高中低端市场消费力惊人。据2016年数字显示,内地城市居民人均消费为23,079元人民币,在撇除最低收入的1成人外,约7成属中低端消费者,消费力强,消费总额由2013年的2万亿美元,预计增至2020年的4万亿美元。至於高端消费者,2016年花在奢侈品的开支逾5,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约30%,估计到2025年这个占比将增至44%。

习近平为扩大开放作5项承诺,即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习近平预计,在中国加大进口和市场开放下,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同时,为缓解外资对即使可进入中国市场,仍面对种种限制和不公的忧心,尤其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习近平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提出坚决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着提高违法成本。

这正是中国最大的底气,或是习近平提及的“大海”!

值得一提的是,将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大新措施。设立科创板有望打造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中国的科企龙头也展现出救国举动,令进博会成为救国平台,阿里巴巴,京东及鸿海亦相继宣布扩大内地进口或引入境外品牌的措施,振兴内地消费,缓和贸易战的潜在影响。

习近平给出扩大开放政策大礼中,进一步降低关税、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保护外资合法权益,更力增知识产权保护。这些都是中美贸易战以来西方国家最为关切的痛点,此是要以庞大市场及保护外资,消减国际尤其美国对华的围堵,但在欠缺互信下,相信只会「边打边谈」。

事实上,在中美贸易战重要关头,西方对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指摘令本届进博会遭遇来自发达国家的冷遇(所以,中国需要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回应这些质疑)。进博会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主办,本来是藉此吸引各国领袖来华参与盛事,但结果是只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答允赴会,欧美日领袖均缺席。

特朗普在与习近平的通话中表示,支持美国企业积极参加中国的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及时得到特朗普的“背书” (虽然只是嘴头上),也算达到了与特朗普通话的目的之一。(笔者提醒:美国并没有改变不派官员出席进博会的计划,所以特朗普也只是动动嘴而已)。

这次进博会,美国为首的G7没有派遣高级官员参加,德法政府表明不会签订任何政治联合声明。连韩国也临时调低了参加者级别,把部长级改为科长级。但进博会是今年中国最后的一次主场外交,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体现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决心,而在中美贸易战阴云的笼罩下尤为重要。

美国固然是围堵中国的主力,但欧盟、日本等亦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其运用上感不安,例如欧盟、日韩12个国家上月下旬便联合宣布,共同推动改革世贸组织(WTO)规则,应对中国对产业的补贴行为。面对美国贸易战不断加码和国际社会围攻,习近平藉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全面回应。

明显地,北京是既以庞大市场利诱,并减低外资忧心,争取外资游说其政府,采取对华友善态度,冀能突破现时被国际社会经贸围攻的困境。

然而,从7国集团即美、加、英、法、意、日领袖都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看,拒绝爲中国站台,就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经贸政策仍疑心重重。事实上,一方面,中国强调完全履行加入世贸承诺,但另一方面,美欧等都认为中国并未跟从国际的执行和理解,而是钻了世贸条例空子,故要求针对中国情况,改革世贸规则。

国际社会尤其美国不会轻易相信中国,仍会一边以贸易制裁等施压,一边和中国谈判,故进博会宣布的举措只是走出缓减经贸压力的关键第一步,挑战仍陆续有来。

不过,与政府不同,众多大型企业还是积极参与盛会。

美欧企业虽对华的经贸措施有不满,仍积极参与进博会,但都配合政府,尽量保持低调,因他们都不想错失中国这庞大市场的任何机会。今次参展美企大多低调慎言,凸显「政冷经热」或将成两国关系长期主旋律。只有一些具创新能力的美企,如Tesla无惧中国国企的竞争,主动打进中国市场抢占先机,设厂生产。可以说,进博会的目的基本达到。

中国办进博会是摆出开放姿态,图改善世界对华形象,以便在中美博弈中争取更多国家支持。中国踏出这重要一步是好事,但不等於一步到位成功,因背後牵扯到中美角力的政治暗战,个中困难重重,更须迎难而上。

习集中回应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诚意的质疑,也被认为是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後,中国正降低身段,希望打破僵局,为中美贸易战找到止战之道。但值得指出的是,习近平的演讲中也没有迹象显示,中国会在中美贸易战中屈服。

(2018年11月7日猫眼社评 撰文:国际华人电子日报《熊猫时报》社长兼总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