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最近,《紐約時報》與Google Cloud合作,將圖片庫中500萬至700萬張舊相片,進行數碼化工程。Google上載了一條Youtube影片,說明這項艱鉅的工作。
時代廣場附近的《紐時》辦公室地下樓層,稱為「停屍間」的圖片庫。(Youtube截圖)
《紐時》圖庫管理及研究員Jeff Roth形容,這是「一部透過《紐約時報》的眼睛觀察的世界歷史。」(Youtube截圖)
「在過去超過100多年,在時代廣場附近的《紐時》辦公室地下樓層,一個稱為『停屍間』(the morgue)的設施中,數百個檔案櫃中,收藏了大概500萬至700萬張舊照片。」Google指,「許多照片貯存後,多年來不見天日。雖然,有一張錄目卡概括地說明圖片的內容,但這個索引方式,照片中的許多細節也未能提及。」
「停屍間」存放的照片,最早可追溯至1800年代晚期,《紐時》圖庫管理及研究員Jeff Roth形容,這是「一部透過《紐約時報》的眼睛觀察的世界歷史。」2015年,樓層的水管爆裂導致水浸,威脅到這個珍貴的圖庫,《紐時》自此尋找更好、更安全的方法去貯存照片。
《紐時》技術總監Nick Rockell說:「『停屍間』這個寶庫佈滿易腐文件,它不只是《紐時》歷史上,一部無價的編年史;它更是超過一個世紀來全球性事件的紀錄,這些事件塑造了我們今天的世界。」
數百個檔案櫃中,《紐時》收藏了大概500萬至700萬張舊照片。
數千個擺放照片的抽屜。
除了將照片的高清影像儲至雲端,數碼化程式還具備識別文字、手寫字體的能力,亦可紀錄實體照片上找到的其他資料,包括:照片的刊登日期、每次出版附帶的圖片說明、貯存在「停屍間」的具體位置等資訊。
的Vision API技術,也可以識別照片中的物件、地方和其他在照片中看到的東西。例如,可以從火車站上方的標誌,辨別出是那一個車站。他們希望,AI可以幫助他們舊照分類、組合,再從中尋找新的故事和看法。
而且,Google亦協助《紐時》建立資源管理系統,讓圖片編輯可以於手提電腦上,方便地搜尋和瀏覽相片。《紐時》前圖片編輯Cornelius Schmid說:「我們常覺得,採訪時事是在講述剛發生了甚麼事。但當記者和編輯們,擁有了這些資源後,他們能夠引述事情的前因後果,以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說明現在發生的事的來龍去脈。」
稱,「協助《紐約時報》將相片庫轉型,與要將世界上的資訊組織成有用、容易地使用的資訊,這個使命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