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3月20日,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首屆揮公文化論壇”在京舉辦。為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揮公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在本屆論壇上正式成立了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張揮文化委員會。
揮公,是中國第三大姓張姓始祖、中華先賢,因首創弓矢,官封弓長,得姓為張。“揮公精神”是圍繞弓箭發明所形成的 “創新精神”、 “協作精神”、 “擔當精神”和“忠孝精神”,以及數千年來張氏族人繁衍、郡望形成的張姓歷史上著名堂號、家風、家訓等所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首屆揮公文化論壇”以“緊扣時代脈搏,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為主導思想,理論結合實踐,歷史呼應現實。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此次論壇是貫徹落實“培根鑄魂”、繼承”根祖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內容與形式,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次具體行動和有益探索。
與會嘉賓表示,有自己國族特色的精神信仰,文化自信才不會流于形式,建立”根祖信仰”,是解決全民信仰問題的最好途徑,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的重要方式。弘揚”揮公精神”對確立全民信仰,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
维基百科介绍: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第三大姓,有848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07%[,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張姓起源於河東「解邑張城」(今山西運城臨猗縣西)。春秋時晉國是張姓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區,河東「解邑張城」是張姓重要的聚集地和發祥地,古張城在今山西臨猗西的黃河東岸。張氏世代事晉,晉滅後事韓。張老、張侯(即解張)均是晉國的大夫,張老的後代韓國貴族張良成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解張也被一部分張姓後裔奉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章姓、仉姓等),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來源:
- 黃帝的孫子(一說為第五子)名揮,官為弓正(監管製造弓箭的官),觀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張星,因姓張氏,其後裔居於尹城青陽鄉(今河北清河,或說山西太原),是為清河張氏。[1971年,河南省新鄭的鄭韓故城出土了一批韓國銅兵器,其中兩件銅戈銘文分別為:「四年鄭命:韓□,司寇長朱,武庫工師:□□,冶尹皮攴造」;「五年鄭命韓□,司寇張朱,右庫工師:春高,冶尹:濡造。」即同一司寇之名,其名字一作「長朱」,一作「張朱」,說明春秋時不僅有「長」姓,而且這個「長」姓就是「張」姓。[長氏原為東夷的後裔,臣服於商後,負責製造弓箭等武器。在甲骨文三期卡辭中,有「其又長子唯龜至王受又」的記載,說明長是一方國,定期向商王貢龜。後來繁衍為張姓,故長氏是張姓祖先。在書面文字中,春秋中期以前只有「長」姓而無張姓,中期以後則只有「張」姓而無長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