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解封冰河時期到甲午戰爭的萬年歷史

中國最早的宮殿宗廟建築雛形何在?

公元前一千年的新疆人已經會利用煤?

甲午戰爭中的戰船水下殘骸如何保存?

【熊猫时报讯】人常道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從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至今,中華文化已綿延五千年。

自1990年,內地文化部門每年會評選出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今天,2018年評選結果在京公佈,當中不乏史前、夏商周時期的大型遺跡,亦有近代中日甲午戰爭留下的歷史痕跡。

2018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時間為序):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题图)

青塘遺址位於廣東北部清遠轄下英德市青塘鎮,地處北江支流滃江中游。此處發現的是距今約1萬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人類活動遺跡、和動植物文物。

石器、陶器、蚌器、角骨器···一件件有人類製造痕跡的文物,和古人類化石從土中被挖掘出來。還有大量動物骨骼、植物標本的發現,都令考古人員興奮不已。

彼時地球尚處於處於冰川晚期,巨型動物在此期間滅絕,現代人類物種淘汰了其他人類物種。因此,青塘遺址的發現,意味著中國考古界補完了距今2.5萬年至1萬年地球地質、生物進化等方面情況的序列,更令外界了解到早期人類文化、生活的演進。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澎湃新聞)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澎湃新聞)

5000年前,尚屬於新石器時代。但現湖北荊門沙洋城一帶,竟形成了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的大型城池,且護城河、城壕、城垣保存完整,不禁令人嘖嘖稱奇。

考古人員從此遺址中發現了城池外延規模、居民居住痕跡、陶器生產等製造業分區,甚至墓葬遺址等等,從中可探究出中國長江流域史前社會文明的發展。

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

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澎湃新聞)

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澎湃新聞)

蘆山峁遺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在這個中國紅色革命根據地,考古人員挖掘出一大片人工夯土台基及其智商構建的規整的院落,這意味著此地曾有大型建築群。

根據考古地層學、出土器物的分析,此遺址的建存時間不晚於廟底溝二期文化晚期,沿用至龍山時代晚期,即是公元前2900前左右。

考古學家推斷,這個龐大的建築群或許曾是宮殿,或是祭祀所用的宗廟,若最終被證實,這將是中國最早的聚落禮制建築群,對研究中國聚落、都邑形态演变有重要作用。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澎湃新聞)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澎湃新聞)

新疆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北岸,這處遺跡令外界震驚地意識到,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新疆就已是多元文化交流匯聚、文明高度發達之地。

在這裡,考古人員發現近400平方米的大型單體房屋,這是目前發現的當地史前最大的單體建築。與其遙相呼應的,是一個氣勢磅礴的石構高台。還有大量產自東方的小麥、大麥,和產自西方的黍种子出土,意味著當時的新疆已成為東西溝通交流的橋樑。

伴隨著大量青銅器具、鐵塊,甚至煤渣的出土,考古學家認定當時的新疆人已經可以熟練冶金,並對人類對能源的認識使用史立下一座里程碑。

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

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澎湃新聞)

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澎湃新聞)

2015年,一個位於山西運城市聞喜縣的古墓被盜,大量文物被販賣至黑市。當警方偵破此案後,國家文物部門才發現這個殷商時代的貴族墓。這也填補了黃河晉南流域晚商文化的空白,對於研究商王朝的勢力範圍有極大幫助。

隨著古墓被層層挖掘出來,考古人員發現這是一個罕見的帶有墓道的墓地。從出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判斷,這是當地貴族「匿」氏的墓地。

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

東周時期,諸侯分封各地。陝西澄城劉家窪的這處遺址就是當時諸侯芮的墓地,規格相當高。

一件件刻有「芮公作器」、「芮行人」的銅器製品,一扇罕見的木格漆繪牆圍,一整套懸樂編鐘,以及九名陪葬少女,都標誌著他們的主人生前地位之高貴。

這處遺址還出土了大量帶有濃厚北方草原文化的器物,如大墓所出金首權杖、青銅鍑、鐵矛等,部分中、小型墓所出螺旋狀金耳環、金手鐲等,都展現了周人與北方民族的交流與互動。

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

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澎湃新聞)

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澎湃新聞)

江蘇黃泗浦遺址位於張家港市楊舍鎮慶安村與塘橋鎮灘裏村交界處。在這個北距長江約14公里的地方,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唐宋時期的房址、水井、灶址、灰坑等等古人生活活動留下的遺址。

除此以外,此地最重要的發現,當屬清理出古黃泗浦河的寬度與結構——至宋代時,黃泗浦河口已寬達50餘米,河底距河面深達4.5米。

這意味著黃泗浦完全可以通行大型船隻,考古學家推測為唐宋時期江南地區的入江主幹道,即文獻所載的「出江大口」。再延伸一步,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發展,此河會不會曾承擔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都令人期待史學界的進一步探究。

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澎湃新聞)

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澎湃新聞)

由來自北方的女真族創建的金朝滅北宋,曾與南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但僅僅維持了一百多年的金朝,在歷史上留下的文化遺跡不多,因此河北張家口的這處皇家遺址意義重大——這是第一座經考古發掘出的,也是近年挖掘面積最大的金朝行宮。

隨著遺址的城池規模被一點點挖掘出,越來越多文物出土,史學家推測,這就是《金史》記載的金章宗的夏捺缽泰和宮。不同等級的建築,有助於史學家們考究出金朝的行宮選址與官式營造手段。

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

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澎湃新聞)

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澎湃新聞)

公元13世紀,蒙宋鏖戰正酣。位於重慶的釣魚城,地勢險要、控扼三江,在這場關乎朝代變更的戰爭中,創下了以山城設防擊敗蒙元鐵騎多年的奇蹟。范家堰就是當時釣魚城的政治軍事中心。

范家堰遺址挖掘面積達3000平方米,出土各式器具文物644件,整座城規模龐大、佈局規整、軸線清晰,連城市內部各類活動的分工性質都十分明確,是極為少有的、保持極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遺址。

這座城池的發現,不僅拓展了史學界對宋代城市佈局的認知,也為宋元戰爭史提供了眾多實物資料。

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澎湃新聞)

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澎湃新聞)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言說的民族傷痛。晚清斥重金打造的北洋艦隊覆沒,當中向德國購買的經遠艦亦被擊沉,標誌著大清進一步衰敗。

2014年,水下考古隊在遼寧大連周邊海域發現了一艘沉船殘骸。去年,水下考古勘探工作正式開啟,並明確這正是經遠艦的殘骸。此次考古不僅摸清了整個經遠艦的殘存情況、埋藏狀態、遺物分佈等,也進一步還原當年那場激烈的海戰的細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