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聚焦中美】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獨家披露,美國原本將要求中國終止補貼國內產業列為達成貿易協議的條件之一,但在北京極力抗拒後出現軟化,美方將在此談判核心目標讓步。
美中貿易戰邁入第9個月,雙方各損失數十億美元,也讓全球金融市場和供應鏈震盪。特朗普政府對價值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向北京施壓要求修改經貿政策,包括補貼國內產業,認為這類政策傷害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美方焦點 轉向技術轉讓知識產權
產業補貼是美中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一大難題,因為這與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密切相關。中國向國有企業以及在中國政府確定的戰略發展領域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在一些經濟領域強化了國有企業的作用。
路透社從消息來源獲悉,為了在一個月內達成協議,美國談判官員看來在產業補貼的問題上可以接受比原先更低的標準,而把重點集中在他們認為更可能實現目標的議題上。這些議題包括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擴大中國市場准入。中國在這些方面已經做出讓步。
「不會不提 也不具體談」
路透社引述一名了解中美貿易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談及產業補貼問題時說:「不會完全不提,但也不會非常詳細或具體討論這個問題。」
另一名消息人士則說:「若美方談判代表要將談判成功定義為改變中國發展經濟的方式,那就永遠不會成功。」
消息人士說:「達成一項讓習近平看起來軟弱的協議,對他而言並不值,但無論我們最終達成何種協議,都會比過去的東西來得好,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還不夠,但這就是政治。」
中國今年早些時候宣稱將不再對國內產業提供扭曲市場的補貼,但沒有提供任何詳情。
路透社說,白宮建議該社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查詢,但貿易代表辦公室沒有回覆。
美國財政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上周六表示,美中兩國的貿易談判正繼續取得進展,而且接近舉行最後一輪談判。他還暗示願意接受美中貿易協議雙向執行機制。
姆欽並說,他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未來一周將與中方就一些問題通兩次電話,致力解決一系列範圍日益縮小的問題。他還表示,官員正「討論是否有必要進行更多面對面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