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0月10日在華盛頓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Steven Mnuchin)舉行了自7月談判破裂以來的新一輪高級別貿易磋商。談判從上午持續到下午,用時接近8個小時。根據兩國官方和媒體透露的信息,雙方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很難取得大的進展,但彼此都在為達成某種協議創造條件。
按照美國媒體彭博社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的報道,這種協議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之前所強調的全面協議,而是一個縮簡版的協議,或者部分協議,比較聚焦,比如圍繞貨幣問題可以達成協議,這也可以被視為是劉鶴此次訪美的成果之一。根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英文網報道,劉鶴10月10日提到,中國願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就兩國共同關心的事務上達成協議,進而能夠避免雙方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
共同關心的話題,就是那些彼此能夠找到共同話語的議題,比如購買農產品。根據劉鶴訪美前中美副部長級磋商的結果,農場品買賣依然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方向。美國農業部10月最新數據顯示,自9月份以來,中國已經訂購了3,500萬噸的美國大豆。除此以外,雙方還有可能在打擊芬太尼販賣、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準入層面達成一些共識。
但是,在強制性技術轉讓和中國國有企業補貼等方面,中國目前尚未展現出任何妥協的迹象。雙方分歧依然很大。劉鶴在華盛頓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Craig Allen)、美國商會副會長兼國際事務主管布萊恩特(Myron Brilliant)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任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會面時提到的主要領域也是市場準入、投資者保護和貿易平衡的問題,並且希望就此取得積極進展。
所以,與其說這次劉鶴訪美最大的目的是談協議,還不如說是通過談一個部分協議,來暫緩雙方的貿易緊張關係,尤其要通過可能的部分協議阻止美國在10月15日對中國商品加徵更多關税。
美國計劃在10月15日將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税從25%提升至30%。另外一部分中國商品關税將在12月15日生效,也就是對剩下的1,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税。那就意味着美國將對所有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税。
特朗普10日晚些時候說自己會在11日會見劉鶴,這意味着10日的談判並不是很糟糕。只有雙方談得不錯,美國才給了劉鶴到訪白宮的待遇。這也是中方的訴求。如果特朗普拒絕會見劉鶴,勢必會給雙方的貿易談判帶來一些負面評論。
就可能的貨幣協議而言,美國曾在今年2月提到當時的貨幣協議是「史上最強大」的貨幣協議。但今年8月中國匯率出現波動後,特朗普迫使財政部將中國列為了匯率操縱國。如果達成這一貨幣協議,也算是緩解雙方貨幣問題上的矛盾。據媒體報道,貨幣協議與美國和墨西哥及加拿大所達成的貿易協議很相似,還納入了G20(二十國集團)聲明中的透明度承諾。
白宮之前強調全面協議,現在又能接受一個部分或過渡性的貿易協議,這算是一種姿態上的讓步。達成這一協議,暫停加徵關税,也算是一種談判成果。這也符合中國的思維,即主張將中美貿易爭端中的所涉議題「逐個解決」,而非像美國那樣「加塞式」甚至將不相關議題打包的方式,追求一個所謂的全面協議。那樣中國更不可能妥協。
中國的方案就是先易後難、尋求雙方的共同點,然後在分階段逐個解決難點。也就是說,這次劉鶴訪美之後的中美貿易談判,可能會是「分階段多個協議」的談判。也只有這樣,雙方才有繼續談下去的動力和可能,否則只會陷入「製造僵局和打破僵局」的負面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