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远眺香港,十八区区议会会变天吗?

评论员 蓝雨

香港反修例示威浪潮席卷香江,社会动荡没有停止的迹象,在这个背景下,11月24日将进行十八区区选,这也是香港回归中国后的第六届选举。区议会,是香港政治体系中地区层级的区域组织,最主要的职能是就基层市民生活的事务向政府提出意见、上传民意诉求,开展各项服务民生的基层工作。由于本次区议会选举正值反修例风波,不少人预料将会导致洗牌效应,非建制派将会大胜,事实会否如此呢?

不妨先看看一些数字。区议员议席共有479席,除了27席是当然议员,选举将产生452位议员。目前的有效提名是1090名,其中泛民有501名,建制派有455名,其他有134名。若论议席数量,新界的元朗区议会选出议席最多,有45席,香港岛的湾仔区议会选出议席最少,只有13席。当然议席主要在新界。

纳入建制派的政党组织有:民建联(181人参选),工联会(62人参选),新民党(28人参选),自由党(15人参选),保障民生建设联盟(11人参选);而纳入民主派的政党组织有:民主党(99人参选),公民党(36人参选),还有工党、区政联盟、新民主同盟、社民连、人民力量、香港众志,热血公民等17个政党组织。

选举前,由于骚乱不止,外界一直关注选举是否能如期,而且,占据新闻头版的,均是示威骚乱,报道竞选活动的不太多。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仓促的一次选举。但这次选举,是观察香港合资格投票的400万港人的民意最佳的窗口。

近年,十八区区议会基本是由建制派主导。但这次是否逆转令人关注,“占中三子”之一的港大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廷就称“保守估计非建制派可以夺取300席,有力一举夺取区议会控制权”。

戴耀廷其实一直操控选举,香港的选举确实不民主。戴耀庭廷操控选举并非偷偷摸摸,而是堂而皇之,2016年他在立法会选举期间发起“雷动计划”,意即协调各非建制派候选名单,以及落实策略投票,增加非建制派候选人胜算,最终非建制派夺得约30席,议席创近年新高;2017年再次发起“风云计划”,希望非建制派在区选中夺取452席中过半议席,即226席以上,以取得特首选举委员会中117席属於港九新界区议会议席,影响特首人选,一旦达成目标,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不过以失败告终。

这次反修例示威浪潮席卷全港,戴耀廷预测,在政治化氛围下,非建制派选民一定会出来投票,而反修例运动必然会令投票率上升,只是计算过去在立法会选举投票给民主派、但在区议会选举没有投票的选民,「只要他们出来,已经是300席」,再加上35万新选民,大部分会登记及投票的人,相信都是非建制派,可以估计有更多非建制派选民投票。

由於区议会选举为单议席单票制,只要建制派由5成得票下跌至3成,建制派在各区区议会议席就会面临「崩盘式下滑」,有建制派担忧,如「双料」议员谢伟俊就提出延迟选举,不过,特区政府依然维持选举正常进行。

一些香港网友对戴耀廷的预测不以为然,有人说“以前都不投票,今年就一定投建制派,不会投泛民、自决、乱港分子”、“721发生暴乱后,8月初已经登记做选民,希望用微不足道的一票来抗拒支持暴乱的‘非爱港’人士”、“我投票给民主党已经16年,但今次我决定投空白票,今次反修例活动令我好失望,民主党不懂见好就收,完全是非不分,漠视民生,纵容暴力。”

这次选举,可说是反修例票PK建制铁票,反修例阵营是否如戴耀廷所言300票没问题呢?

首先,投票率将会创新高,为表达支持修例和反对修例,过去不投票的人都会出来投票。

其次,2018年两次九西补选已证明,建制派的「箍票机器」日趋成熟,「铁票」稳定性强,一些民主派议席距离半数只有一步之遥的选区,势必遭到建制派投放大量资源重点狂攻,越有压力,拉锯越厉害。

值得指出的是,就算在2014年雨伞运动後的2015年区选,建制派仍牢牢控制全部区议会过半数。

第三,民主派候选人在区选,要从对手手中夺票不容易,关键是投票率。最新公布的选民登记数字显示,今届区议会选举共新增38.6万名选民,即452个民选选区中,每个选区平均新增约850名选民。新增选民的投票率可能较高,以6成预计,即区选时平均每区新增500票左右,但许多民建联掌握的选区,都是2000多票对1000多票,加上新增的选票,肯定不会全部投泛民,所以,新增选民数目,并未对区选形势构成决定性影响。

其实,反修例令社会分化,区选自然是“政治市”,至于反修例运动是否能够转化为泛民打胜区选的力量,依然不能肯定,因为区议员公开参与示威的很少(蒙面除外),区议员在当今的社会运动中,很多时候,只是发挥居中协调作用。选民未必会选一个只会上街示威,而忽略选区建设的人做议员。

事实上,泛民声望日渐向下,为反而反,毫无建树,已经成为很多选民的共识。这次,泛民包庇暴徒,知法犯法更令人失望。有网友指,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要投建制。

但不能否认,反修例声势远胜于2014年的占中,加上外国势力插手,选举显然不再单纯。建制派直接成为了示威者的矛头所指。相较于上届区议会选举,建制派将大概率有所折损,泛民应该会有所斩获。

然而,建制派纵使折损,但大概率不至于一败涂地,失去18区区议会的过半议席。这是因为建制派在区议会选举具有先天优势。与政治性相对较强的立法会不同,以咨询和服务民生工作为主的区议会从来不是热血政治场所,选民的投票考量不同于立法会选举。建制派常年在基层和社区深耕细作,不仅早已与选民建立了感情基础,而且以民生牌为主,具有政治资源和经验优势,在解决各种社区问题时,效率比泛民高。这就使得尽管在过去多年的立法会选举上,建制派在地区直选时落于下风,但多数时候能在区议会选举保持优势。今年区议会选举的情况同样如此,建制派在地区有桩脚优势,大部分建制派参选人为现届区议员,早已与选民熟识,纵使因为修例风波的影响会有较大冲击和折损,但由于过去多年积累的基础,还是有较大可能维持全部区议会议席的过半席位,保留区议会的话语权。

相反,泛民在地区缺乏基础,只擅长打政治牌,今次派出的参选人又多为政治素人,不仅非常缺乏政绩和地区工作经验,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容易出现互相抢票的情况,而且卖点主要是一腔热血和参选承诺,未必能打动和说服多数选民。

值得观察的是,今次香港区议会选举可看作香港民意的一次检测。修例风波爆发以来,香港局势愈发紧张,暴力冲突不断,连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都被冲击,值此之际,多数港人究竟怎么想、民意是否到达临界点,就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以,本次选举也不仅仅是选区议员那么简单。要知道,修例风波之所以持续不断、闹得那么大,酿成香港回归中国以来的最严峻危机,关键不在于少数诉诸违法暴力的激进示威者,而是相当数量甚至超过一半港人的默许和同情。因为香港社会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港府的认受性不足和对于内地司法体系的不信任,香港社会普遍存在一股不满的怨言。而这恰恰给了少数激进示威者反对港府、冲击社会稳定和“一国两制”的机会。但由于少数激进示威者的行为越来越过火,对于香港法治、社会秩序和发展的损害愈来愈大,已经有不少港人开始反思和担忧暴力冲突无日无之的紧张社会情势。

只不过,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泛政治化、内部撕裂日趋严重、有着政治正确的社会,不太容易判断民意走向,许多人暂时都保持沉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修例风波爆发5个多月以来的首次民主选举,区议会在某种程度上就充当了这样一次民意检测,从中可以看出民意走向,而这对于当下香港局势来说具有重要风向意义。

(2019.11.23)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