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測試 接種者全產生抗體 首批人結束28天觀察 後續分三階段採樣

圖- 首批4名接種試驗疫苗志願者中唯一女性,目前已結束觀察。(網上圖片)

【熊猫时报讯】新冠肺炎持續蔓延,疫苗研發續現曙光。早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科研團隊研製疫苗進入臨牀,首批接種的4名志願者目前已健康回家。而最早接種疫苗的團隊10人,到28天時全部產生抗體,並已健康出院。

澎湃新聞報道,在3月31日,首批接種新冠疫苗的部分臨牀試驗志願者順利離開療養機構,返回各自家中。但他們在第28天、第3個月、第6個月,還需要回到試驗點進行血檢,查看是否產生抗體。此前證實,項目負責人陳薇2月底親自接種第一針疫苗,另最早接種的10人均為該科研團隊人員。昨日有消息指,到第28天的時候,10人全部產生抗體,並全部已健康出院。

女志願者雙肺正常 僅傷口紅癢

《健康時報》報道,4名志願者中唯一一名女性、試驗編號004的靳官萍CT結果顯示雙肺正常,並已結束觀察療養,回歸日常工作與生活。她表示自己除了傷口位置有些發紅發癢,身體並無不適。此前靳官萍在微博上分享接種疫苗後的隔離生活,引發網民關註。

「紅星新聞」引述發稿時仍在隔離中的志願者向亞飛表示,自己在3月19日接種疫苗,「注射疫苗的首3日,每天晚上我的體溫都在37.6℃左右,有些低燒。醫護人員說這是正常現象,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在與疫苗『鬥爭』。到了第四天晚上,低燒的症狀就沒有了。」

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1月26日抵達武漢,3月16日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通過審評,當日獲批准進入臨牀試驗。首期臨牀試驗共公開招募108位武漢本地志願者,目前,療養機構裏仍有集中觀察時間不足14日的志願者。由於他們注射疫苗時間有先後,也將於不同時間結束醫學觀察。

清華團隊疫苗下月試驗

國內另一個團隊研發的疫苗也有望進入臨牀試驗。中新社報道,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鄧寧1日在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病毒載體的腺病毒疫苗和mRNA單株抗體藥物取得重要進展,已成功分離出200餘株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株抗體及其編碼基因,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

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後,還需制定接種政策。在昨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介紹,血清檢測等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已經在國內部分地區啟動。馮錄召說,血清檢測是對人群進行有代表性的抽樣採集血清標本,並進行抗體檢測。此舉有助於了解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水平,揭示病毒感染後的疾病譜。調查結果能夠幫助科學評估疫情未來的發展趨勢,並對未來疫苗接種政策的制定、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重要借鑑。(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