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高调逮捕黎智英的“威慑力”

【熊猫时报讯】国际政治评论人、委内瑞拉前贸工部长莫伊塞斯·纳伊姆在他2013年出版的《权力的终结》一书里,指出当时许多人仍未意识到的根本性变化——在世界范围内,权力正在衰退中(decaying)。概括地说,权力变得相对容易获得,但又更难运用,也更容易失掉。换言之,权力正在贬值,这个现象横贯国家内部政治、商业、宗教、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

擅长说故事的纳伊姆,用了少年国际棋手的真实事例开篇,形象地解释权力是如何“衰退”。2011年,美国一名12岁非洲裔男童荣登国际象棋“大师”级。这是一项突出成就,不过与过去相比也不再那么特别,已有越来越多低龄棋手进入国际象棋的世界且达到高超水平,信息革命,开放的国界、更高的教育水平助长了这一趋势。

1972年,国际棋联最高级别的“特级大师”只有88人,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膨胀到1200。而一旦夺冠,大师们的成就被超越,又是很快的事。

本星期一早上,香港警方高调逮捕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前香港众志核心成员周庭等共10人的新闻,让我一再想起了纳伊姆的《权力的终结》。

黎智英去年以来更成了大陆媒体口诛笔伐、深恶痛绝的“祸港四人帮”之“首恶”,他在《香港国安法》下落网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中国中央政府经周密部署,出台了精心设计,密不透风的《香港国安法》,用意本来是为了能有法律依据、理直气壮地抓捕北京眼中的“乱港港独分子”,尤其是高调呼吁国际制裁香港的活动人士。

不过,黎智英被逮捕,以及港警一口气逮捕10人所产生的震慑力仍十分巨大,相信也是国安法落地以来对港人心理冲击最大的一次执法行动。

这个过程伴随着一系列戏剧化画面:黎智英在豪宅被捕,近午时分被押回壹传媒总部搜证,《苹果日报》直播展示黎智英拷着手铐,被警察押着穿过新闻室的画面,同日又有200多名警察搜索壹传媒总部四小时;当晚周庭也被拷上手铐从住所被带上警车,隔天上午黎智英又押到西贡游艇会搜证。从中,人们看到一套眼熟的大陆运作方式:先立法“定规矩”,再高调抓捕“带头分子”,产生震慑力。

如果不是《国安法》已然落地,换做去年此时,示威者不马上占领街头才怪。但本周香港只出现零星的示威,港人甚至不太敢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反对意见。从这个方面看,《国安法》可谓发挥了神效,曾经数以十万人计的“示威大军”立即消散,让港人切实感受了什么叫“震慑力”。一些港人寄望国际社会的施压能迫使北京软化,结果证明是不可能。

但香港人也继续曲折隐晦地表达着抗议,包括买光了加印至55万份《苹果日报》,散户进场“护盘”将壹传媒股价推涨五倍(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试图火中取栗的投机者),连黎智英次子经营的餐馆也有人排队光顾,清楚反映出社会低下的暗流涌动。港人护《苹果》,未必是因为支持黎智英本人,根本上还是在宣泄对《国安法》的不满,对“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这种意识只要继续强烈地存在,就总会找到抗争的出口。

《权力的终结》的纳伊姆当时就预见到传统权力拥有强大支配力与持续力的日子,已经远去,这个趋势在全球范围已更加清晰。当然,中国大陆仍是世界上少有的,还维持着权力高度集中的政体,其行政效率甚至能让西方体制显得苍白。

但是,大陆式的权力展示方式,来到香港这个带着“逃民”传统,信息流通,又具有强烈个体意识的现代化社会,能维持社会长期安宁吗?前景不是太乐观。

一些人评论,一次过逮捕黎智英等10人、高调搜查媒体的做法可能“用力过猛”。当局勿以此为常态,若激起港人强烈反弹,迫使大陆介入甚至动用武力,肯定又是双输的结果。本周,全国人大也决定让本届香港立法会延任,被取消下届参选资格的四名泛民议员估计将可保住席位多一年,这倒是北京对泛民主派的一次示好,属于难得的和解信息。

顺着这个逻辑,在有了《国安法》保底之后,在法律必要的手段外,当局在香港展示权力威慑力时还是宜慎之又慎,并且需要治理思维上的突破,震慑性的做法能取得一时之效,但人们总会有出口反弹,香港毕竟与内地不同。(联合早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