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在美国斡旋下,以色列和阿联酋日前达成协议,同意两国关系正常化,在未来数周签署双边协议,加强投资、旅游、安全、电讯、科技、能源等领域合作,两国建交亦近在咫尺。这虽然是美以阿三方各取所需、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却反映出中东局势的重大变化,巴勒斯坦问题已被边缘化,宗教与泛阿拉伯主义在区内的影响下降,所谓伊朗威胁已成为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头等大事。同时也反映区内国家醒觉美国的保护不再可靠,需要合纵连横,自谋生路。这一协议会否有利于地区和平仍待观察,但也有可能引发更大对抗,甚至刺激催生新的极端恐怖主义。
美以阿三方各取所需 特朗普竞选宣传工具
以阿协议达成的消息最早由美国宣布,稍后以色列和阿联酋领导人还将到白宫正式签署。特朗普形容协议是迈向和平的突破,其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更表示,为此应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很明显,该协议是特朗普在11月大选中可以用作宣传的“外交胜利”。
以阿和解的基础,是联手应对伊朗威胁,以色列可进一步摆脱在中东的孤立,在海湾建立桥头堡;阿联酋除获美国承诺提供先进的F-35战机,更可获以色列的军事、科技奥援。至于协议中以色列承诺推迟约旦河西岸的吞并计划,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调,计划只是暂时“推迟”。外界认为,西岸吞并计划在以色列国内和国际社会都遭强烈质疑,内塔尼亚胡“推迟”计划,一为自己解套,二是送顺水人情。
自从1948年以色列立国,以巴冲突一直是中东乱局的症结。2002年阿拉伯联盟峰会通过的《贝鲁特宣言》写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建交的前提条件。但近十多年发生的伊朗核问题、阿拉伯之春、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等事件,令巴勒斯坦问题渐被淡化。在很多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对伊朗的恐惧已逐渐取代了以巴冲突的关注。
去年美国将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阿拉伯世界反对者寥寥;数月后美国承认被占领的叙利亚戈兰高地为以色列领土,阿拉伯各国再集体静默。42年前,当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首开先河与以色列建交时,21个阿盟成员国中有18国与埃及断交。但今天,以阿协议公布至今,尚无一国同阿联酋断交。由此可见,巴勒斯坦问题已非中东地区的核心议题。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多属逊尼派王权政权,与以色列无打过仗,除沙特外多数国家居民又以外来移民为主。自美伊战争后,泛阿拉伯主义退潮,“阿拉伯之春”后,伊斯兰主义也陷低潮。反而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冲突、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矛盾、亲美派与反美派的矛盾,成了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在这些国家眼中,什叶派伊朗的威胁远大于以色列,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他们对以色列的敌意由小到无,甚至暗地建立关系,联手对抗伊朗。今次以阿协议,就是这种关系化暗为明的先声。
中东的什叶派与逊尼派冲突,背后仍是地缘政治对抗,核心正是美伊之争,美国与伊朗的矛盾是结构性的,除非伊朗政权更迭,美伊之间的敌对会长期延续。伊朗想把美国势力赶出中东,而亲美的以色列和海湾国家则希望制止伊朗势力扩张。
成也美国败也美国 地区紧张或再升级
表面看,以阿达成协议美国似是最大赢家,不过协议正暴露了区内国家不再信任美国的保护伞,从而抱团取暖。近20年来,受金融海啸、伊拉克战争、页岩油开发、“阿拉伯之春”失败等事件影响,美国在中东进入战略收缩期。也门内战,沙特等国组联军干涉,美国袖手旁观;去年沙特石油设施遇袭,美国也无动于中。这让海湾国家意识到,美国的保护并不可靠,必须寻求建立新的安保机制。可以预料,阿联酋不会是最后一个与以色列和解的阿拉伯国家。虽然沙特上周仍强调继续秉持《贝鲁特宣言》原则,但外界多相信,阿联酋此举,得到沙特的默许,而其他海湾国家不久也将步阿联酋后尘。
现在说以阿和解会否为中东的和平带来突破,显然为时尚早。作为主要被针对者,伊朗已批评协议“可耻”,区内随即发生伊朗和阿联酋互扣船只和枪杀渔民事件。德黑兰或因担心将以色列军事力量引入波斯湾地区,而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升高对抗姿态,从而令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同时,牺牲巴人基本公平权利的所谓和平,也未必能持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称以阿协议是“背叛”,哈马斯组织更指协议是在巴人背后插刀。虽然有外界分析,巴人除了抱怨外,现在也做不到什么。但不要忘记,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中都有巴人难民,他们与当地的底层激进青年,都是丧失家园与经济衰退的主要受害者,若因感遭背叛而绝望,催生新的恐怖主义浪潮,则中东将难有宁日。
来源:《明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