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经过了八年的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在印度临阵退缩一年后日前完成了签署。这个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范围从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再向西延伸到了南亚,向东南延伸到了大洋洲,海域则从西太平洋联系到了印度洋。15个成员国中有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经济体、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地区以及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可以想见,未来将为这个区域注入巨大的新动力与能量。
双边及多边自贸区是近30年的产物。二战结束之后迈入了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但要期待所有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无障碍地自由流动,还得克服两个挑战,一是排除掉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人为障碍,一是排除掉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自然障碍。前者如对贸易及投资所设定的关税及非关税规定与投资门槛,后者如阻碍要素移动的崇山峻岭及大江大海。前者要靠自贸区,后者则靠基础建设。
原本世界贸易组织(WTO)有个更宏大的企图,想要搞一个将所有成员都纳入的全球自贸协定,但困难度太大,“多哈回合”谈判终告失败,于是退求其次,从难度最小的双边出发,乃至三边、四边、多边等协定;理论上想要谈成区域性自贸协定,参与成员数与难度成正比,但现实上还要看参与成员间的产业结构是否互补,以及区内是否有核心大国主导而定。
原本由美国主导、旨在建构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6年2月即完成签署,未料美国却在2017年1月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即宣布退出,因而遭到重大挫折。之后改由日本扮演中流砥柱,极力稳住所有成员,并在2018年签署了一个转型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但气势已大不如前。
TPP最初并非美国倡议,但在奥巴马2009年担任总统之后,见猎心喜,宣布加入TPP谈判并转为由美国主导,原因是鉴于中国快速崛起并自2010超过日本成为直追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决定以TPP做为遏制中国的经济手段,并宣布在2020年前将美国全球军力的60%部署于西太平洋,配合如此的军事手段,共同形成奥巴马时代针对中国的“亚太战略”组成部分。
面对美国日增的战略压力,中国除了积极推动RCEP谈判,习近平上台之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号召筹建了亚投行,通过大力推动基础建设,逐步克服从亚洲到欧洲、非洲阻碍生产要素自由移动的各种自然障碍。可以看到,一带一路要打通的是“硬障碍”,RCEP要打通的是 “软障碍”,两者相辅相成,把软硬障碍一一排除,就能逐步实现从亚太、印太,再进一步延伸到欧洲、非洲的经济一体化。
由于奥巴马总统八年任内推动的亚太战略,并未在遏制中国上产生明显实质效果,使得继任者特朗普决心在亚太战略的基础上加码为“印太战略”,企图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上压制中国。印太战略的实际操作,即是建构一个由美、日、澳、纽四国联合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标榜以西方价值、西方体制为特色的价值联盟,与他们所贬抑的中国价值、中国体制对抗。
这即是正深陷于“修昔底德陷阱”美中两强从亚太到印太的战略交锋,目前尚难预卜最终谁将胜出。从政治或军事上看,似乎对美国有利;从产业或市场上看,似乎对中国有利,于是日、印、澳洲就会成为两股力量较劲之处,这些国家态度取向,也将成为美中印太战略大交锋的风向指标。但不管如何,RCEP与一带一路必将为区内除了美国以外的所有成员,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红利。另外,无疑地台湾的处境将日益困难,这也是对台湾所有政党与政治人物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