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中西学术脱钩即将到来

纪赟

据报道,今年6月份只有八名中国学生获得赴美学生签证,另八人获得访问学者签证。去年同期数据分别为3万4001人和5736人。这自然主要是因疫情高峰期所致,但美国对于中国日益收紧的科研合作限制,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东西方学术受限,主要是因东方自身所致。记得世纪之交,我还在中国校园之时,国际互联网非常通畅,但仅数年之后就须要“翻墙”了。不过那时翻墙工具既多,不须要翻墙的外国学术资源也依然丰富。直到后来这些涓涓细流在网络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拜科技进步之赐而被逐步锁紧,一道无形的网络长城,将现代版的“西方蛮夷”挡在了墙外,也为科学与进步挂上了锁链。

这种自我封锁,对于学术方面的限制,最近一些年在大陆学界已让不少人无法忍受,而这其中人文学科所受限制更为苛密。不用说推特、面簿这些涉及政治敏感、对于学者个人可有可无的网站,仅以我有限范围所知的纯学术网站中,重要的比如若干德国与日本的佛教文献资料检索、台湾中研院的正史史料检索,以及台湾的另几家清代与民国时期档案检索的网站,都毫无例外地成了受限的牺牲品。

自己可以随便上外网的胡锡进编辑,曾宣称大家翻墙并不困难,但自从翻墙被抓的案例不断曝光之后,在万马齐喑噤若寒蝉的时局之下,想去外网找个资料,就成了大陆学者的奢侈品。即使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决策也终究会影响到你。

然而,最近的动向则是西方也开始主动封锁大陆学者了。美中贸易战在很大程度上已然转化为技术战。特朗普上台后发出了强烈的反移民信号,收紧了学生与访问学者的签证政策,还大力监管利用美国之外的科研资金与多国合作。美国情报机关对中美学术交流的监督也日益严密。所有这些就使得双方学术界共同开展合作研究与交换科学数据等正常的交流,再次雪上加霜。

10月15日桂林医学院在网上发布《关于填报国外学术资源网站访问需求信息的通知》,其中提到“教育科研网CERNET国家网络中心”向中国各高校师生进行调研,关于对外国学术资源网站访问方面的需求。这种需求共分两类,即“被(中国)国家防火墙限制,无法正常访问的主要国际学术前沿网站”与“国外政府等禁止从我国(指中国)境内访问的国际学术前沿网站”。

可见,中国国内也开始意识到了影响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包括自我设限与外国设限两类,并开始着手研究应对。然而此份通知中特意强调“仅限自然科学类”,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大陆学者,即使是研究哪怕一两千年前的故纸堆,也还是请老老实实地继续做“内循环”的准备吧!因为不但在中国国内“敏感词”与“政治禁忌”满天飞,要想与国外学者交流,更是犯下了大忌,闷头闭门造车才是唯一可行之道。

只要稍有大脑的人都应知道,正常的学术须要交流,更须要国际交流,钳制任何正常学术交流的行为,都既愚蠢又害人害己。以留学生交流来看,一方面给留学生自身带来了知识上的收获,但也会给留学目的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目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19年共向美国输送近47万留学生,占了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仅在2018年,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约150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相互之间的人员交往与知识交流,又增强了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与文化交往,国家之间的友谊就是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人员与知识相互流动。

然而最近几年来美国政治环境日益恶化,从政界到民间对于国际学生的敌意日渐浓厚。这种日益严重的反智倾向与简单粗暴作风,在今天这个全世界都向右转的时代中渐成常态。我们曾经拥有的自由、宽容与国际共赢局面是否正在消失?我们这个世界又将走向何方?这都将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严肃课题。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