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政局】美歐加英同步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其中不僅是歐洲32年來首度向中國發出制裁決定、事件亦令中歐關係有急劇惡化的風險。就在中國宣布反制裁歐洲、對歐洲十人一機構採取行動後大半天,歐洲議會取消了一個有關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議會,令這份協定能否落實蒙上陰影。
而作為歐洲高科技國家的荷蘭,荷蘭外交部事後召見中國駐當地大使,就中國制裁名單中有來自荷蘭的歐洲議會議員,提出了詢問。
歐盟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於周一(22日)協調行動,罕見地在同一天宣布以新疆人權為由,制裁中國官員及機構。中國當局迅速作出回應,宣布對歐洲10名個人和4個實體實行制裁,包括多名歐洲議會的議員、歐洲一些知名智庫和學者,他們都曾就中國的人權問題積極發聲。
中歐關係恐因互相制裁而生變
值得注意是,歐盟對中國的制裁、中國對歐洲的反制裁,不僅可能令中歐關係惡化,更恐波及歐盟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特別是去年底完成談判、歐洲議會正審議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副主席居拉(Winkler Gyula)周一在電郵中說,「鑑於歐盟與中國關係今天的最新發展,尤其是(中方)令人無法接受的制裁,歐洲議會決定取消原定星期二就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舉行的一個審議會」。
他還在Twitter中說,「歐盟是講價值觀和原則的,無論是在歐盟內部,還是在全球範圍內」。
去年12月,中國突然在多個長期無法得到解決的關鍵領域對歐盟作出了重大讓步,從而與歐盟原則上達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中方這一舉動被視爲中國拉攏歐洲國家,以瓦解美國拜登新政府與盟國組建「抗華聯盟」的一項重大措施。
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如要落實,還必須獲得歐洲議會的批准。一些分析人士說,在此關鍵時刻,中歐關係如惡化,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前景蒙上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