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兵難逃阿富汗泥淖 美轉焦亞洲添艱難

【熊猫政局】美國決心抽身於阿富汗,一大目的在於騰出精力和資源,以專注應對跟中國的戰略競爭。但塔利班迅速復辟,證明阿富汗戰爭泥淖並非想要走出就能走出,亦可能印證了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上月稱,美國由中東轉焦亞洲「這極可能會是艱苦的,我們看到阿富汗之類的地方存在一些真正的挑戰」。路透社早前便引述專家和前官員質疑,拜登政府執行拙劣的撤軍表現,也許為這項戰略轉向帶來反效果。曾任華府國安官員的智庫專家庫珀向本報稱,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確實一直分散了華府的注意力,令其無法完成重返亞太的目標,拜登政府如今迫切需要證明撤軍阿富汗並非多此一舉,而是確會為其東亞的佈局帶來「加分」。

拜登團隊抽身應對中國更難

不同的國際政治學者,包括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學系副教授張望、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和印尼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肯巴拉皆指出,區內很多國家都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感到歡迎,後兩者同時提到東南亞國家擔心會因此成為中美角力的磨心。然而對拜登政府來說,問題可能在於根本做不到轉向印太,路透社警告,拜登團隊在阿富汗的失措表現,看來會在短期甚至可能遠更長期地削弱美國抽身以專注應對中國的終極目標,一如連續幾任美國總統作此嘗試卻被扯回中東。

舉例說,美軍被迫派回幾千兵力參與阿富汗撤離行動,以及需要航空母艦「列根」號協助派出戰機來提供額外保護——該艦原是目前唯一駐守亞太區的美軍航母,6月調到中東協助阿富汗撤兵,路透社指出即使調動只是短期,但有需要從亞太地區調動航母的事實,也令外界對美軍在該地區投射力量的能力產生疑問。阿富汗亂局更可能動搖拜登政府的焦點,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國防政策專家塞耶斯(Eric Sayers)向路透社表示,美國的印太事務助理國防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未來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可能仍要分心注意阿富汗。

最壞情况需重返阿富汗

最壞情况是亂局迫使美國重新介入。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行政總裁馮德納(Richard Fontaine)向《金融時報》說:「倘若阿富汗淪為具全球影響力的恐怖分子之庇護所,我認為最可能的結果是我們重新回去,就像我們在伊拉克(指應對伊斯蘭國崛起)所做的一樣。」(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