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底氣?  歐洲能源基本盤一覽(上)

【政局】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滿一個月,美國兩周前已宣布對俄能源制裁,禁止俄國石油及天然氣入口,然而盟友歐洲向來對俄能源依賴較深,而且各國依賴程度不一,歐盟在制裁力度上仍未遠成共識。
全面制裁俄國能源?禁油不禁氣?各個成員國都有各自盤算,尤其在歐洲推進減碳方面,進口天然氣在多國的能源結構中仍是重要支柱,各國爭分奪秒尋找替代方案,但又是否輕易?
《香港01》重點梳理歐洲國家的能源組合及來源等數據。

簡介・歐盟能源概況:

2019年,歐盟使用的能源之中有39%為自己生產,其餘61%由第三國進口,能源結構主要由五大來源組成,包括36%的石油產品(包括汽油、柴油、燃料油等)、22%的天然氣、15%的可再生能源、13%的核能及13%的固體化石燃料。

而歐盟的入口能源之中,石油產品佔三分之二,其後為27%的天然氣及6%的固體化石燃料。而俄羅斯都是這三種能源的單一最大供應國。以2019年數據為例,原油佔比為27%,天然氣佔比為41%,固體化石燃料(主要為煤)亦佔達47%。而其次依賴的就是挪威的原油及天然氣。

歐盟有多依賴外地進口能源?依賴率(dependency rate)即是淨進口在整體能源總消費量(gross energy consumption)的佔比。歐盟對外能源的依賴程度在過去二十年有所增加,依賴率由2000年的56%,增加至2019年的61%。27個歐盟成員國之中,對於外國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不一。

依賴率偏高的除了馬爾他、盧森堡、塞浦路斯等小國(三者進口能源皆佔九成以上),進口能源比例偏高的包括意大利(77%)、比利時(77%)、立陶宛(75%)、西班牙(75%)、希臘(74%)、葡萄牙(74%),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愛爾蘭、德國及荷蘭的相關比例亦在64%以上。北歐的挪威本身是能源淨出口國,瑞典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已達四成,加上使用三成的核能,對進口能源依賴程度偏低。

而不同成員國之間的能源比例差異很大。部份國家高度依賴石油產品,如塞浦路斯(90%)、馬爾他(87%)及盧森堡(65%);意大利及荷蘭的天然氣則佔能源組合的逾三分一;愛沙尼亞及波蘭使用的固態化石燃料比例分別佔60%及43%;法國及瑞典則為核能大國,核能為電力最大來源;至於瑞典及拉脫維亞的再生能源使用在歐盟之中走得較前,佔比分別是41%及37%。

要走上能源自主的道路,對於歐洲來說不那麼容易。在化石能源上和其他地區相比,可稱得上是「家底薄弱」。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數據,截至2020年,在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儲量中,歐洲的化石能源儲量全球最少,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全球的佔比分別僅有1%和2%。相比之下,中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佔到46%和40%,北美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佔比也分別有15%和8%。

歐盟近年為了追趕碳中和目標,各國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兼承諾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在兩者此消彼長的同時,石油與天然氣在現階段不免成為各國能源組合中的「中流砥柱」。而且各國對於核能使用取態不一,除了「核能大戶」法國及瑞典,另只有10個歐盟成員國仍有使用核能(多為東歐國家),當中部份更有意在未來將之淘汰。不過,這次俄烏衝突或打翻歐洲的能源計劃,扭轉原本去核電的大趨勢。

因此在這次烏克蘭危機中,元氣大傷的恐怕不只是烏克蘭,一直以來深深依靠俄國能源的歐洲也同樣「中槍」,欲對俄制裁卻被扼住咽喉,「隨時斷氣」。在文章以下部份,將會就歐洲各地的能源架構及進口情況作出介紹:

一・德國:對俄「全方位依賴」

基本能源組合:固體化石燃料(20%)、石油(36%)、天然氣(24%)、核能(6%)、可再生能源(14%)

煤、石油及天然氣佔據德國的能源結構共八成,三者重要性不分上下,然而俄羅斯都是德國這三大能源的最大單一供應者。石油產品佔三成,天然氣佔比更達66%。

近年屢受極端天氣及嚴重水災衝擊的德國,減排及氣候變化受到民眾高度關注。德國政府本來已設定2030年淘汰燃煤發電的目標,加上受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影響,德國反核聲音高漲,默克爾政府於當年5月便宣布在今年12月前關閉國內所有核電站。

因此在過去十年,加大輸入天然氣、發展可再生能源便成了德國能源結構轉型的方向。本來隨着與俄羅斯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今年的開通,天然氣進口量預期可增加一倍,淘汰核能及煤的兩大目標都很大可能實現。可是烏克蘭問題卻撤底打翻了德國政府的部署。

須知道,德國天然氣六成由俄羅斯供應,而第二及第三大供應者為挪威(21%)及荷蘭(12%),兩者相加亦只及俄國供應的一半,要大幅擴大供應亦十分艱難,因一旦俄羅斯反制歐盟,挪、荷兩國亦需擴大支持整個歐洲。目前,這三大供應國合力撐起德國99%的天然氣需求,來源相對單一,要替代天然氣,恐怕要大量開拓新供應來源。事隔多年再度聯合執政、主張綠能的綠黨,對於核電及燃煤是否只能暫時讓步?

二・法國:歐洲「核能大當家」

基本能源組合:固體化石燃料(4%)、石油(31%)、天然氣(14%)、核能(41%)、可再生能源(11%)

法國是歐洲第二大能源消耗國,僅次德國,基於石油及天然氣儲量極少,主要依賴進口。不過,法國同時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核能生產國,是電力淨出口國。電力絕大部份來自核能,其次是水力發電,相對上能自給自足。

至於石油及天然氣進口方面,法國比德國的來源地多元。在2020年,法國進口的汽油產品比原油多,其中原油主要來自哈薩克(16%)、美國(16%)及沙特阿拉伯(13%)。而汽油產品主要是從俄羅斯(18%)及比利時(13%)進口。整體而言,法國的原油及汽油產品的進口,俄羅斯仍是最大單一供應國,其餘的主要供應國還包括美國、沙特阿拉伯、阿爾及利亞、哈薩克,另有多個供應地撐起法國五成需求。

法國天然氣的最大來源地是挪威(36%),其次為俄羅斯(17%)及阿爾及利亞(8%);液化天然氣(LNG)則主要來自阿爾及利亞(21%)、俄羅斯(21%)、尼日利亞(20%),美國及卡塔爾供應比例亦合共佔約10%。

因此相較德國,法國所面臨的俄羅斯反制壓力並沒那麼大,馬克龍政府表明,已準備好對俄加大能源制裁。而且,有了核能的「底氣」,法國政府將全力推進減低化石燃料使用的措施。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法國一方面迅速向其他供應國要求加大油氣供應,另一方面在國內推出各種能源改革措施,馬克龍政府在3月中旬宣布將中止新安裝住宅天然氣暖爐的補貼,並加大對可再生能源供暖的支持,向安裝熱泵和生物質供暖系統(biomass heaters)的住戶增加1,000歐元的補貼。政府亦將撥款1.5億歐元,協助企業及巿政當局轉向可再生能源供暖。

三・意大利:跟德國「同坐一條船」

基本能源組合:固體化石燃料(5%)、石油(36%)、天然氣(39%)、核能(0%)、可再生能源(19%)、其他(2%)

在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災後的翌年——1987年,意大利人在公投中以壓倒性的投票決定暫停發展核電,意大利就成為歐洲之中沒有使用核能的最大經濟體,至今也是對進口能源依賴率最高的西歐國家(2019年,77.5%)。

目前,天然氣滿足了該國的四成能源需求,然而當中逾四成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相當於每年30億立方米,要擺脫對俄依賴可謂跟德國一樣吃力。除了向第二及第三大供應國阿爾及利亞(23%)及挪威(11%)尋求加大供氣,意大利現計劃興建兩個浮式儲存及再氣化裝置(FSRU),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

兩艘總容量超過100億立方米的LNG運載船將安排在第勒尼安海及亞得里亞海,靠近意大利現有管道基礎設施的港口,相信將會向卡塔爾、美國、莫桑比克等地尋求進口液化天然氣。意大利能源轉型部長辛戈拉尼(Roberto Cingolani)於3月較早前表示,至少需時三年才能完全取代俄國天然氣進口,但可透過加大進口液化天然氣,有望在近中期內取代其中的20億立方米。

2020年,歐盟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38%)已首度超越化石燃料(34%),惟可再生能源在意大利的佔比仍然偏低,低於歐洲平均的22%。隨着烏克蘭戰事及制裁戰展開,意大利當局已加快批准讓多項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上馬,然而這一切須時。意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 )對於歐盟是否對俄能源制裁暫未表明立場,較大可能只同意禁油,對於意大利而言,眼前首要任務始終是尋找替代能源供應。「不幸的是,這是一天之內無法糾正的事情。」辛戈拉尼說。

四・荷蘭:「富二代」也有能源煩惱

基本能源組合:固體化石燃料(11%)、石油(35%)、天然氣(38%)、核能(3%)、可再生能源(8%)、其他(5%)

如前文所述,歐洲的化石能源儲量全球最少,偏偏在此之中有一名「富二代」,那就是荷蘭了。一方面跟英國、挪威、丹麥共享北海油田,又擁有「歐盟第一大」的格羅寧根(Groningen)氣田,能源並不匱乏。不過,基於格羅寧根氣田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過度開採,讓該省地面沉降,過去幾十年來北部地區的地震強度及頻率不斷增加,威脅當地居民生命安全,在民眾強烈抗議下,當局2019年決定在2022年關閉油田,比預定的2030年足足早了八年。而自2018年起,荷蘭已由天然氣淨出口國變成淨進口國。

相比起2000年,荷蘭的進口能源依賴率僅38%,但到2019年已一躍至64%,在歐洲之中依賴率僅次德國,連今時今日的蜆殼公司(Shell)也不得不靠進口俄羅斯氣油「續命」,其中俄氣佔荷蘭天然氣進口多達30%。

目前,荷蘭只有一所核電站及一個LNG終端站;過去兩年,當局在發展可再生能源上急起直追,希望逐步減少天然氣使用,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荷蘭可再生能源的佔比已達11.1%。

由去年至今年烏克蘭衝突爆發,歐洲天然氣價格史無前例的高漲,荷蘭政府對於重開格羅寧根氣田仍然十分謹慎,首相呂特(Mark Rutte)於2月底表示:「不能為了降低天然氣價格,讓10萬至20萬人面臨更大的地震風險。」但他留了一線,不排除改變相關立場:「但這是最後、最後、最後的情況,也是最後、最後、最後出現出乎意料的場景:突然沒有氣體從家中管道流出。」

呂特亦表明反對歐盟制裁俄國能源。在這六個「最後」出現前,大概荷蘭仍傾向靠進口解決需求,俄羅斯正是未能或缺的一員。

*上述各國基本能源組合(energy mix)均為2019年數字。

2019年,歐盟進口原油之中,26.9%來自俄羅斯,9%來自伊拉克,7.9%來自尼日利亞, 7.7%來自沙特阿拉伯,7.3%來自哈薩克。(eurostat)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