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頗在戰火中遭受嚴重破壞。(法新社圖片)
【熊猫时报讯】敍利亚最大城市阿勒颇经过5年的战火摧残,连战况报道亦沦为大国之间的「战场」。当地去年底才迎来最有望成功的停火和谈,惟协议正式生效前夕,很多西方舆论指一旦政府军入城,将大规模屠杀平民及反抗军,又会姦淫妇女。有关说法立即被亲俄传媒驳斥,指摘是西方博取国际支持的宣传手法。屠城一事众说纷纭之际,有在阿勒颇土生土长的记者把撤离过程仔细记录,希望在混吨不明之中,还原真相。
阿勒颇的停火协议于去年12月中达成,其中一项条件是让反抗军武装分子撤离。但正式落实前,西方媒体一致引述联合国报告指,政府军进佔由反抗军控制的阿勒颇东部时,曾爆发屠杀事件,最少82名平民死亡,当中不乏妇孺。当时西方媒体引述当地权益分子警告,一旦政府军正式进驻,将大举搜捕疑似反抗军分子,同类事件将频繁出现。人道救援组织「白头盔」亦呼吁,希望有安全途径让平民离开,避免落入政府军手中。
社交网同样流传不少声称是阿勒颇居民拍摄的影片及录音,指控政府军在达成停火协议后仍不停轰炸该区,有战地医生表示:「我应该很快便会牺牲了!」有妇女为免惨遭政府军蹂躏,集体自杀。更甚的是有报道指,不少东阿勒颇民众进入政府军控制区域后消失,怀疑是否被政府军扣留,甚至处决。
在一片指骂及争议声中,撤退计划仍持续执行,数以万计民众离开阿勒颇。于阿勒颇东部长大的记者阿什马尔(Zouhir Al
Shimale),把自己撤离的情况写成报道,以便外界了解。他在去年12月16日到达集合地点,等候早已安排的巴士离开当地。他形容气氛紧张,因为此前曾一度取消撤离计划,民众对能否真正离开存疑。
当日的撤离行动确实因政府军指控反抗军攻击护送部队而告吹,阿什马尔则引述车上目击者指,亲政府的武装分子才是发动攻击的一方。苦候两日,他再一次迎来撤离机会,早早到达集合地点。由于先让有需要人士离开,逃离的人又太多,阿什马尔最终花了24小时方可离开。车队中途曾遇上带黎巴嫩口音的检查部队,众人只敢安静地听从检查人员安排,他们亦强调不会有人受伤害。一行人几经波折,终抵达伊德利卜省,有人哭泣有人拥抱,庆幸终于离开了。
离开的人未有谈及政府军的「暴行」,亲俄媒体则大肆报道阿勒颇的和平现况,更指数以千计民众已回归故土。恰巧的是,联合国难民署上周指出,约2200个家庭重返阿勒颇东部,检视房屋及店铺,为开展新生活准备。
由于土耳其及俄罗斯仍向盘据阿勒颇的回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发动攻击,部分撤退的反抗军亦明言会寻求机会反攻,阿勒颇战事犹如刚被扑熄的野火,各界关注会否「春风吹又生」;面对传媒各执一词的舆论战,亦没有人可以清晰点出战事全貌,未知这个盛极一时的文明古城,何时方可迎来真正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