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国不成国 狂人卡达菲儿子势回归?

  

  卡达菲之子从鬼门关掘起 被判死刑到获释 八成人冀他领导利比亚

  【熊猫时报讯】卡达菲死后 利比亚没有有效政府

  2011年阿拉伯之春扩展到利比亚,当时利比亚由被视为独裁者的卡达菲领导,由奥巴马领导的美国政府支持反政府示威,与盟国空袭利比亚,甚至支持逊尼派瓦哈比极端主义者及盖达关联组织,推翻卡达菲政府。同年10月卡达菲被杀,儿子赛义夫亦在11月被捕。赛义夫在2015年与其父亲政府的成员一同面对审讯,被判死刑,但之后获免除刑罚,一直监禁之今。

  不过,推翻卡达菲政权后,利比亚却陷入混乱,没有一个有效政府统一全国,多个政府争夺统治权,全国有数百个武装组织。ISIS甚至得以在利比亚立足,当地也成为难民逃亡欧洲途中的主要中转地,为欧洲带来极大压力。连发动空袭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对利比亚问题表示后悔,他虽然坚持干预利比亚是正确,但指对翻卡达菲之后没有准备好跟进工作,是任内「最糟糕的错误
」。

  儿子赛义夫获释 有望成为新势力领导国家

  现时利比亚有两个主要对立政府,包括位于的黎波里、获联合国支持的团结政府,以及由哈夫塔里(Khalifa
Haftar)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俄罗斯通讯社评论人士Igor
Gashkov表示,卡达菲的支持者自称为第三势力,视利比亚的部落组织成为国内一大主要势力。事实上,刚获释的赛义夫为适当领导人选,支持卡达菲的国际革合组织发言人Franck
Pucciarelli表示,团结政府不是由利比亚人民选出来,赛义夫则被视为亲美,维护美国利益。

  受西方教育 倡改革属「进步派 」

  利比亚有强大的部落结构,赛义夫的角色或者有利利比亚团结起来。赛义夫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深受西方教育影响,主管数十亿美元的国家主权基金,他被指利用资金解决与西方国家的问题,有份促成父亲放弃核武;在父亲执政期间主张改革利比亚政府。中东专家赫兰(Hanne
Nabintu Herland)表示,赛义夫属于利比亚的「进步派 」,提倡新闻自由及发布国家宪法。

  八成人冀赛义夫领导国家

  赫兰又说
:「很多人忘记了,利比亚在卡达菲领导下曾是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家庭有大规模的福利,男女也有免费教育,根据联合国更是一个中产国家,是发展良好的福利国家,但今日,三份之一的利比亚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有调查机构指有最多七成利比亚人表示希望卡达菲回归,重新回到旧有的生活水平,八成人希望在赛义夫领导下国家回复运作;赛义夫曾表示愿意分享财产及为利比亚人创造稳定生活。」

  至于部落问题方面,赫兰认为西方不明白非洲的部落结构,是根据非洲模式的民主体系选出谁人领导国家,这种非洲民主体制与西方的不同,但几乎所有非洲都是这种结构,反而在卡达菲倒台及国民军分裂后,部落领袖各自管理部落,引发一片混乱。

  长长的身影留在北非沙漠 狂人卡达菲败亡6年 利比亚仍国不成国

  在所有乱局出现之前,卡达菲(Muammar
Gaddafi)的前半生可算是一个励志故事。他生于1942年,也可能是早一点,或者晚一点。没有出生纪录,父母也目不识丁,总之只有他这麽一个儿子,一家人以游牧为生。

  西方扶植政权 石油都给别人赚

  利比亚这个国家位于北非,一大片都是沙漠,几乎人人都是游牧。卡达菲的父母都由外人来统治,起初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二战之时来了英国和法国,他们甚至不打算归还。到了战后才获得联合国支持独立,成立利比亚王国。不过在卡达菲眼中,其实情况没差,因为西方将国家交了给伊特里斯(Idris)——一个亲西方、由西方扶植的政权。

  在那些年头,利比亚出产的石油都给外国公司拿去卖,赚到的钱都落入了别人的口袋中,利比亚人没什麽得着。

  发动军事政变 夺回石油权益

  卡达菲虽然出身寒微,来自小部落,但他考进了班加西大学唸地理。还未毕业,他已经半途辍学,入伍从军。之后的路走得平坦,几年之后已经能够发动军事政变,拿下了伊特里斯,建立一个不靠西方的全新政权。那时,卡达菲才27岁。

  虽然年轻,但卡达菲绝不好欺负,要求与西方石油公司重新谈判,甚至威胁中止一切生意。他曾经狠狠地说:「人民5千年来生活都不靠石油,现在为了夺回他们的合法权益,没几年石油也可以生活。」

  结果,卡达菲赢回了主导权,成为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掌握国土出产的石油,附近其他国家亦纷纷仿效。对市场来说,带来的是1970年代油价上升;但对利比亚等国家来说,可谓是一吐乌气。

  卡达菲与西方改善关系后,获邀出席联合国大会,但他还是在演说期间撕毁了《联合国宪章》以示不满。(路透社)

  自创一家之言 设计淨绿国旗

  卡达菲这人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却自命高瞻远瞩,满有一套想法。他甚至参考中国毛泽东的《毛语录》,在1975年写成一本《绿皮书》,以110页阐明自己的政治哲学。全书分成三大部份,一谈民主问题,主张摒弃代议政制,要由人民直接当家作主;二谈经济问题,提倡社会主义;三谈「第三世界理论」,反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有自己的一套。

  不只著书立说,卡达菲喜欢创建到一个程度,甚至在1977年将国家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还赋予它一面全新国旗——淨绿色,设计之简单冠绝所有国家。

  对外,卡达菲想非洲的人民能够站起来,与埃及、叙利亚或者突尼斯大一统合併。这种反西方殖民的意识,亦有份促成了后来的非洲联盟。对内,大企业归政府拥有,而且实施严刑峻法,监禁和杀害异见人士,人权纪录可谓劣迹斑斑。

  异己「被消失」 对外策恐袭

  不过打压人权不足以令国际社会反目,卡达菲与西方闹得最僵的日子在1980年代。首先有美军在法国巴黎遇袭,后来再有泛美航空在苏格兰爆炸,酿成洛克比(Lockerbie)空难。英美矛头直指卡达菲,时任美国总统列根(Ronald
Reagan)更加形容他是「中东癫狗」,狂人之名自此家传户晓。

  狂人虽狂,但也醒目。在九一一之后,他看见美国攻打伊拉克,萨达姆(Saddam
Hussein)惨淡收场,卡达菲就知道自己要学乖。他在2003年承认了洛克比空难的责任,向遇难者的家属赔钱,承诺放弃大杀伤力武器。自此,利比亚获得美国取消禁运,还有英国贝理雅(Tony
Blair)来访,与西方恢复正常关系。

  儘管在人权方面为人诟病,但卡达菲也尽力运用国土丰富的资源,令大部分人民活得好一点。就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前,利比亚已成为非洲最富庶的国家,人均GDP及寿命都是这片大陆之中最高。卡达菲在国内建立了区内数一数二的医疗系统,所有利比亚国民均享有免费的医疗及教育服务。

  此外,电费也是全免的。如果国民想在这片沙漠开始务农,国家也予以大力支持。首先农夫会获得一间屋,耕地、种子以及牲口也是由国家免费提供。为了刺激国民的生育意欲,每名利比亚妇女在生产后均会获发5000美元(约3.9万港元)的奖金。

  曾经现曙光 血腥镇压革命惹祸

  对于异见人士,利比亚的确并非乐土。不过,情况也逐渐有所改善。2009年甚至有人形容利比亚出现了「的黎波里之春」,流亡海外的异见人士都可以平安返国。也是在那一年,卡达菲首次获邀出席联合国,发表演说。不过此人甚为「长气」,原定10至15分钟的发言竟成1.5小时,滔滔不绝地指控安理会有如恐怖组织,要求曾经殖民的西方国家要向非洲赔偿天文数字。卡达菲的演说长到一个地步,连翻译员也中途提出「我不行了」,要求退下。

  两年之后,西面邻国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起初没有人估到会波及卡达菲政权。表面上是一场阿拉伯之春带动了利比亚人起来反对,政府镇压之后更是群情汹涌。卡达菲一直有建立大非洲的愿景,维基解密公开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的电邮显示,卡达菲有意以黄金作本位的泛非洲货币,以取代欧元及美元在区内的地位,损害西方国家利益,才令北约在背后,密谋策动推翻卡达菲政权,后来狂人终招致杀身之祸。

  但是和平没有降临这个沙漠小国,原本在主要大城市外,东西部落已经互不和睦,卡达菲政权倒台后,没人再能平衡各方利益,令整个国家乱作一团,内战没完没了。在2014年开始,整个国家一分为二,东面政府以托布鲁克(Tobruk)作首,西面政权以的黎波里为都。利比亚这个烂摊子,没人有能力收拾,极端势力也乘着这个空隙,钻进利比亚。盖达组织及ISIS均视此地为培养「圣战士」的好地方,上月在英国曼彻斯特策动恐袭的阿贝丁,就是在该国逗留了一段时间,并与当地的极端组织有密切关系。

  (综合报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