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蓝雨
据美国媒体17日报道,班农对美国自由派杂志《美国前景》(American Prospect)记者表示,美国正在和中国打一场争取霸权的经济仗。
他直表示:“与中国的经济战争决定一切,我们必须疯狂地关注这一点。我认为,如果我们继续落败,我们就离到达一个我们永远无法恢复的拐点只差5年,至多10年。”
虽然班农是极右翼代表人物,但抱着班农这种思维观点的美国政治人物,相信不在少数,更不仅是右翼群体中存在。只是班农的表述很特朗普一样,直接坦率。
究竟班农所言是否可信呢?笔者查阅班农离职前后,可知班农本月7日已向特朗普呈辞,原定在14日,也是班农加入特朗普团队助选一周年当日生效,特朗普也原定这个星期初会宣布班农离职,但因为维珍尼亚州发生涉及白人至上主义的暴力事件,有关宣布需要搁置,拖至周五(18日)这一天宣布。从时间点分析,班农对媒体的采访,其时已经是递交了辞职报告后,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笔者相信这是班农透露出的真实观点,即“美国正在和中国打一场争取霸权的经济仗”!
笔者认为,上述这句话中国人须铭记于心,作为警句时刻提醒自己。这句话有二个关键词,一是“争夺霸权“,二是“经济战”。这说明,中方屡次提出美国不要抱着零和思维处理中美关系,美国人是置若罔闻的,中国人可说是对牛弹琴;其二,美国要击败中国,是从经济下手,这不是说排除军事选项,相反,军事施压,则是作为经济战的辅助手段,包括如一年365日不断在亚太地区军演,时不时提及对台售武,定期在南海“自由航行”等都是为了经济战而服务的,都不会停止。
班农这一离职前的访谈,同时也可看作是“政治遗言”,是说给与班农同一类人的特朗普听,也是对白宫其右翼势力的交待,期望他们继续他这个“首席策略师”未竟的“使命”。
班农的言辞间,还透露出一个代表美国政治核心观点的一个时间表,即中美经济谁是第一的拐点极有可能在5年至10年内揭晓,美国人看来,中国经济体超越美国虽非一二年内实现,但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明确这一点,将有助预警美国人在接下来的5年至10年会做什么,为了保持霸主地位,会怎么做?
也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中美关系都不会稳定。
上任后一直强调要处理中美贸易不平等问题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下令针对中国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依据《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对华启动调查,
301条款赋予了美国总统越过国会在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上采取单边制裁行动。此举被视为铺路开打贸易战。鉴于该条款强大的权限,在世贸组织(WTO)成立的1995年以后,美国基本没有再出现过发动制裁措施的案例,一直被称为“最后的武器”。特朗普此举,可看作是班农“政治遗言”的实现。
据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基于出口数据撰写的对中国市场敞口的最新分析表明,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部门也不会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太大影响。换句话说,若美国和中国爆发贸易战,直接影响将对中国更为不利。
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企业游说团体发现,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附加值分别相当于各自国家经济产出的0.7%和1.6%。即便对中国邻国日本来说,该数据也只是2.1%。
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附加值几乎相当于其GDP的3%,这表明,如果与特朗普政府爆发贸易冲突,中国受到的损失将比美国更大。
其实,早在年初特朗普上台,笔者就曾撰文,指出特朗普将会对中国实行贸易战,而且是选铝业,钢铁等行业下手。而最近的猫眼社评也有论及此话题,其中就曾指出美国更是经常以国内法代替国际法,动辄就对他国进行经济制裁,或者任意修改双边多边的贸易协定,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横竖都有理的做法,给国际社会增添了诸多变数和不安全感。
长久以来,中美经贸合则共赢,斗则双输的形势,人所共知,贸易战一旦开打,环球经济势必遭殃,统统变成输家。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金融市场暂未见太大的忧虑,主要建基于过去美国五次对华引用「301调查」,最终统统虎头蛇尾,以谈判协商收场,市场认定历史会重演,今次中美口水仗一样是虚张声势,有姿态无实际。特朗普是商人,这第六次引用「301调查」,笔者称为特朗普版,那跟过去有何不同呢?又仅仅是做为特朗普新的叫价筹码吗?
不妨看看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美元方面,其地位大不如前,代之而起的是欧元及持续推进国际化的人民币,国际势力版图生变。事实上,回望过去十年,美国出现史无前例的超长期宽鬆货币政策,美国不停发债,信用评级下降,贸易赤字逾三千亿美元,汇价不稳,流动性信心动摇,重重打击美元在国际金融秩序中所扮演的霸主角色。各大央行减持美元,并欲以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因此,保住美元霸权地位,是特朗普的首要任务。美国试图以贸易战作为幌子,实际上要捍卫美元的霸主地位。特朗普让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巴黎协定》,就是要透过反全球化,为过去以金融霸权控制全球经济之途失效作出修正。
贸易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升6.5%至1,17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佔整体贸盈额63%,比去年的49%更上一层楼,不会说谎的数字,对谈判带来更大压力。上月中旬举行的中美高层经贸会议,会后没发布任何声明,双方关系变化有迹可寻,也为特朗普宣布开启「301调查」埋下伏笔。
今年四月中美首脑会面,双方先礼后兵,伸出「百日会谈」橄榄枝,令箭在弦上的贸易摩擦暂告平息,可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双方产业结构及贸易政策更是死结,实难以一时三刻逆转,更遑论百日内取得实质成果。
其实,中美贸易不平衡虽被视为洪水猛兽,但实际对美国经济却非百害而无一利。美国藉着进口中国廉价货品,抑压国内物价,令联储局在金融海啸后的十年间,能够通过超宽鬆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提供有利环境。至于中国则可透过天量出口贸易,累积外储盈馀提升经济实力,双方从中达到互惠共赢关系。
我们再看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执政风格。
年初上任的特朗普讲多做少,施政一筹莫展,选前承诺屡见走数,「通俄门」事件愈描愈黑,急需转移议题视线,挽救插水民望,儘管反全球化的旗手班农辞任白宫高级顾问,特朗普似乎依然要贯彻大美国为先的极端意识形态,在百日计划一到期,即对中美贸易议题发炮开火。
不过,到底其奉行的「美国人优先」政策,能否令美国经济重展活力,目前妄下判语仍言之尚早,特别是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施政障碍重重,实非随心所欲。
近日熊猫时报报道,美国传媒近日流传白宫的将军、纽约帮及共和党国会领袖组成非正式的「救国委员会」,以阻止特朗普及国家步向灾难。该「救国委员会」,主要观点包括说服特朗普淡化其「美国优先」立场;力求特朗普作出国内及国外经济决策时有清楚程序可依;向特朗普解释,若一意孤行对华打贸易战,联合国制裁朝鲜便得不到中国支持等,「委员会」并不挑战特朗普地位,以铺陈事实功能自居,并向特朗普解释国际盟友的重要,以阻止他作差劲决定。
如今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战万一开打,美国不见得有利无害,特朗普仍要将贸易战挂在口边,恐怕是有更大的意图。
特朗普早前签署制裁俄罗斯,而今签署对华调查,笔者认为其用意是让中俄明白,美国仍然是老大,中俄不要挑战美国的中东,亚太政策。具体到中国身上,则是希望中国让利美国,同时压中保印,在中印对峙中给中国压力,在中亚角力中给中国压力。故“压力”是特朗普玩“301”的关键词。
中美关系经历前几个月的试探摸底之后,特朗普开始对华图穷匕现,从早前大力支持印度,给其盟国级的军售待遇,怂恿印度对华发难,到早前利用朝核问题公开警告中国,再到近期对中国进行贸易调查,特朗普对华态度已逐步明朗。
作为一个信奉实力原则的现实主义政治家,特朗普将中国作为战略对手进行遏制,是发自内心的信念,一如班农一样,所以媒体有评论指班农离职,但“阴魂不散”。而且特朗普更倾向于用美国超强的军事实力对华进行围堵,以此打断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如果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年「美国决不会做老二」只是说说而已,则特朗普显然是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
特朗普是商人,他将商业上的尔虞我诈、虚虚实实也用到外交上。中国目前面临十面埋伏的困境,很大程度是特朗普在布局,利用印度、日本、缅甸等掩眼法迷惑中国,掩饰其在亚太方向的关键性一击,这种声西击东的方式,跟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今时今日的中国,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上,不见得会软弱捱打,反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没有回头路,除中国与欧洲关系改善外,推行「一带一路」亦有助增加抗衡筹码。
与其开打贸易战换来两败俱伤,倒不如中美双方看看能否在各自目的基础上,协商出一个平衡点,化干戈为玉帛,为各自的经济持续发展换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共创双赢!
以现时中国的经济、法治和金融市场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看,要挑战美元地位还须假以时日,某些方面仍需潜龙勿用,不需锋芒毕露。
所谓不怕一万最怕万一,特朗普行事难测,上任以来四处树敌,一旦事与愿违,乐观的股市未必承受到巨大反差。即使班农已去职,但针对中国进口铝、钢铁制裁战略,随时成为贸易战开打第一击,中美局部行业的对撼机会甚大。中国应有所准备。贸易战叫嚣多年,这次看看特朗普版本玩什么花样。
(2017.8.25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