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点评:莫迪终于搬起石头不是扔而是砸自己的脚–揭印度撤军内情

  【熊猫眼】在对峙僵局持续两个月之后,中印双方8月28日确认同意结束僵局。双方突然和解撤兵引起各方关注,西方媒体纷纷猜测双方为何突然达成协议结束对峙。

  综合媒体8月28日报道称,印度外交部28日称,“中印双方已同意结束从6月开始的洞朗对峙。在这一基础上,洞朗对峙地区军事人员正在迅速撤离”。

  随后中国外交部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8月28日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维护领土主权。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分析师王丹警告称,“双方再次陷入军事对峙僵局的风险并未彻底消除。”他表示,“我们可能看到中印之间更多的冲突和争端。”他还表示,双方可能通过经济手段来惩罚对方。

  英国媒体《金融时报》称,在28日发布的宣布撤军的声明中,新德里方面表示,它在整个对峙过程中都与北京方面保持了外交沟通,其间“我们能够表达我们的意见,传达我们的关切和利益。”

  VOA网站则表示,金砖国家会议将于9月3日在厦门开幕。此前有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可能缺席会议,改派较低级别官员参加。在金砖会议来临之际,双方缓和对峙局面,是否为两国领导人会晤创造有利条件,值得关注。

  其实,印度撤军的主因是后院起火 .

  在中印对峙紧张之际,印度国内频频出现罢工与骚乱。这使得印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国内。印度本想借中印边境对峙来达到团结国内的目的,然而,随着印度国内局势的动荡,印度用金砖峰会做下台阶,匆匆撤军,在28日宣布,中印双方结束洞朗对峙。

  事实上,印度在陈兵中印边界之初,就一直遭遇“后方失火”的局面。8月22日,据《印度斯坦时报》披露,由于不满印度政府的银行政策,印度近百万银行职员正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大罢工。印度近百万银行职员大罢工,令大部分国立银行不得不关门歇业。

  而这只是8月以来印度大规模工潮的一部分:8月7日,孟买3,800名公共汽车司机罢工;8月18日,印度港口工人宣布开始无限期罢工;8月20日,印度铁路承包商也罢工抗议高额消费税。很显然,印度的“软化”与该国希望尽快在“后院起火”状态下结束边境冲突有关。

  印度此次越境明显是不占理、故意而为之,这背后的原因不能跳脱开印度国内的形势。莫迪上台以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但从2016年秋季以来,印度的GDP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上半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只有6.1%,是莫迪执政以来的最低历史记录。

  而这与莫迪掀起的经济政策有关。2016年11月,他推行的废钞活动一度引发经济层面的混乱。2017年7月1日,印度实施自独立建国以来最大的税制改革。纵使这是莫迪为了印度经济的长久发展而选择了“长痛不如短痛”的政策,但是该政府和该政策又能否撑得过这阵短痛?废钞运动已经是前车之鉴,如何降低国内的舆论压力就变得十分迫切。

  将焦点转移到外交层面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而作为邻国的中国,就成为了印度的目标。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中印之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外界的关注。尤其是中印边境多年来对峙情况多次发生,在没有争议的地区引发对峙更容易分散国内对税改的注意力。

  但是,让印度没有想到的是,印度国内的局势,并没有因为中印对峙的问题而得到缓和。罢工、骚乱频发,使得印度在处理对峙问题上,有点力不从心。不管是罢工,还是频发的骚乱,这些都是印度国内因素导致的,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中印的边境对峙,对于转移印度国内的注意力起到了短期的作用。但这对印度来说并不是一剂良药。目前印度国内的抗议与骚乱是其自身长期积累的弊病所致。如果不能解决印度国内的这些问题,恐怕这些骚乱还会持续。印度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是无法解决印度自身的问题的。

  既然中印边境对峙这条路已经走不通,留给莫迪的只能是撤兵,以便印度有更多精力来处理国内的问题。

  同时,中印对峙期间,中国的压力也不容忽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多次表态,要求印度军队撤离。中国方面在外交、军事、舆论等方面给了印度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军事压力!中国军方在西藏地区、印度洋上进行了多次军事演习。必须指出的是,解放军借演习之名义,暗渡陈仓增兵,时常选择夜晚行军,这段时间增兵备战一直在持续。公开的有来自东部战区、西部战区的第72集团军、第73集团军和第76集团军、第77集团军等四大集团军,其中东部战区的第72,73集团军,本是攻台主力,这次西调,练兵目的十分明显,显然是为未来攻台强化作战能力,从这一点看,解放军一定抱着开战的决心的,这是战役级的准备,绝非清场那么简单,加上还有没公布的兵力部署,外界到目前为止都不能清楚究竟解放军布置了多少兵力。这种无形压力,相信会有人通知莫迪,劝其暂时退让。

  其实,不少媒体猜测莫迪是因为金砖峰会即将召开而撤军,这真的不是原因,金砖峰会早已成鸡肋,莫迪这次不来,峰会也会如常召开,且未来也有其他国家取代。我们不必为莫迪找下台阶。

  最终在8月28日,印度宣布中印双方同意结束边境对峙。印度国内的压力,迫使莫迪最终决定结束对峙,这也是莫迪对外政策的失败。这更像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的表现,以一个军事冒险政策而起,最终妥协退让结束。莫迪搬起了石头,最终砸到了自己的脚上。

  最后不妨一提的是,印媒提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这场中印对峙中担任关键人物。《印度快报》报道,有迹象显示,普京(Vladimir
Putin)在缓和中印局势当中担任关键人物。不管真假,普京做和事佬一点都不奇怪。中印闹到这个层面,普京也是时候出手了,中印开打,中国必胜,俄罗斯也少一个强劲伙伴,制衡中国了。故将火熄灭,符合俄罗斯利益。也有助话语权地位稳固。

  但笔者必须指出的是,中印二国的问题没有解决,还会随时随地一触即发,印度人并不可信任,而且这次印度入侵,彻底埋葬了中印人民过去积累的友谊(虽然一直不多),莫迪已经成为历史罪人。印度已经被中国民众钉上历史的“十字架”,对印度崛起,中国应坚决说不!这是后话,来日方长,好戏在后头。至于外媒传闻中国做出妥协,甚至花钱让印度撤军,这纯粹是向中国泼脏水,不怀好意!中国没有一丝妥协的理由!几万大军陈兵中印边境,然后去花钱请印军撤退?动动脑子吧。

  (2017.8.28 蕭十一狼)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