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9大:环保督察31省区市全覆盖 生态保护实现5个「前所未有」

  

建设「美丽中国」是基本方略之一。

十九大最后一场记者会。

       【熊猫时报讯】综合报道,中共十九大进入尾声,大会昨日召开最后一场记者会,主题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环保部长李干杰指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过去五年发生歷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实现五个「前所未有」。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推动的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解决一大批群突出环境问题,这些成功经验十九大后仍将延续。

  环保部长李干杰在记者会上介绍,「习核心」十八大以来谋划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歷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可用五个「前所未有」概括,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李干杰指,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明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坦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要补齐这块短板,治愈这一痛点,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后一手应该还要更硬一些。而「习核心」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地区各部门主动性显着增强

  据杨伟民介绍,过去五年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过去一些地方一度存在着重视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习近平要求不能单纯以GDP论英雄,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区,要终身追究领导幹部的责任。现在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各地区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已显着增强。

  在回应媒体有关中央环保督察措施的提问时,李干杰指出,中央环保督察是习近平亲自倡导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过去两年已全覆盖31个省区市。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地方健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

  李干杰指出,中央环保督察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效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老百姓的事当事,紧盯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严肃严厉的追责问责。这些成功经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完全符合体制的特点,也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本身规律。后续一定会把中央环保督察的做法坚持下去。

      相关报道:

      针对「环保是否影响中国经济」的疑问,李干杰当日表示,中国环境质量在改善,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影响。他指出,官方实施环境执法的过程中「非常讲究策略和方法」,坚决反对「一刀切」,只有那些「确确实实没有生存价值,又严重污染环境,整治又没有任何希望的」工厂才关停关闭。

  讲究策略和方法

  李干杰指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中国近两年来不论是中央环保督察,还是目前正在部分重点地区开展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环境保护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呈稳中向好态势。据官方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维持在6.9%的较高水平,工业、房地产、消费等多项指标高于市场预期。

  在就业方面,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达1,097万人,年初设定的全年1,100万人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几无悬念;截至9月,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连续七个月低于5%,9月当月失业率创2012年以来新低。李干杰认为,「如果说这些年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影响了就业,我想不会有这么一个数字」。

  他同时强调,官方在具体实施环境执法的过程中「非常讲究策略和方法」,在对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的同时,也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总体上也是不存在的。即使个别地方发生过,我们也都第一时间纠正」。

  李干杰指出,总书记习近平在包括在十九大报告里一再重申、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建立在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充分的、无数的成功实践案例基础上的科学论断,国外很多成功的案例,中国也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