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龙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的释法感可惜。
【熊猫时报讯】黄仁龙五年前卸任律政司司长一职后,甚少公开月旦时政。他昨天出席在香港大学举行的《基本法》讲座,就罕有谈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等议题。他表示,香港过去曾发生五次人大释法,而最近一次的由来与之前四次不同,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基本法》第104条释法,他对此感到可惜,因为事件可以在本地法律范围内处理,原是可以避免的。他又称,引发第五次释法的是个别人士的各自表述,他认为很不值得,而且三层法院都表明根据本地宣誓法例的条件,法院都会判处明显不接受、或蓄意遗漏作出誓言,而自动被取消资格,而即使没有释法,结果也会一样。
「港独」破坏本港民主发展
他形容,这次人大释法「政治味非常浓」,事件反映宣誓行为触动中央最深的神经。他表示,「港独」的极端取态只会破坏本港民主发展,影响中央对本港的信心,盼个别人士深思,勿浪费时间和触怒北京,他又盼新政府能好好运用资源和减少分歧,带领社会回归理性。
黄仁龙表示,以他了解,中央不是很想「踩只脚」帮香港处理事务,不应该制造事端去测试中央底线,但他亦称必须明白在宪制和法律的层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毫无疑问有解释《基本法》每一条条文的权力,但同样毫无疑问这个权力,必须在极度克制及非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行使。
吁法律界抛下成见勇于发声
另外,他又提及近年愈来愈多人透过法院解决政治问题,令法院变成磨心,部分针对法官判案的指摘,更是自毁长城。他认为,法律界人士要不亢不卑,遇到不同立场,要抛下成见的同时,勇于发声,不用怕忠言逆耳。
出席同一场合的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表示,回归20年,香港及中央均要重新认识「一国两制」的挑战,部分中央官员可能不喜欢香港的法治及司法独立制度,亦有官员曾向他批评香港法官的判决乱来。他认为,无论司法独立、对政府不友善的传媒、大学生谈论「港独」等,都属制度的一部分,若要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应接受及包容整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