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腾讯控股成长为市值5000亿美元的公司,得益于内部竞争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该公司的团队争先恐后地实现各种创意。为了成为Facebook这样的广告巨头,腾讯逐渐开始削弱这种内部壁垒。
负责广告业务的腾讯高层刘胜义(Lau Seng
Yee)表示,中国市值最高公司的七大事业群正在努力实现资料同步,对超过十亿的使用者进行研究,以提供精确的预测性广告。腾讯的这种做法一反常态,该公司的创意向来是自下而上产生,鼓励涵盖游戏、视讯串流媒体和金融领域的各个部门相互竞争。
腾讯正依靠其使用者资料(包括人们播放的音乐、阅读的新闻和去过的地方)投放有针对性的广告,要在中国3500亿元(约合530亿美元)的线上广告市场佔据更大的份额。腾讯在游戏和社交媒体领域的成功,意味著该公司没有必要依赖广告,这项业务产生的收入仅佔该公司总营收的17%,而Facebook的广告收入比例为97%。
「外界知道我们的核心基因是内部竞争,但是也需要良性竞争,」刘胜义说,他在3月出任腾讯新设立的广告主席一职,「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解决孤岛思维,引导我们的团队,整合所谓的团队力量。」
腾讯的各项业务实际上相互较量,旗下微信和QQ社交网络服务的使用者人数都接近10亿,足以证明竞争的激烈程度。腾讯的营运业务甚至都不在同一个城市,大部份微信团队及其负责人在广州,线上新闻业务主要在北京,而刘胜义的广告团队大部份在上海,腾讯公司的总部则设在深圳。
阿里巴巴集团目前在中国数码广告领域占主导地位,但是投资者认为腾讯未来的部份增长将来自社交媒体营销。这推动腾讯股价2017年上涨一倍多,短暂超过Facebook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五的公司,在日益数码化的全球经济中,巩固了该公司与阿里巴巴共同作为中国领军企业的地位。
根据研究机构eMarketer预计,到2019年,腾讯的广告收入可能增加一倍,达到114亿美元。eMarketer表示,腾讯在中国数码广告领域的市场份额可能从9%左右提升到15%。
「如果你仔细想想,为什麽广告商喜欢Facebook的社交广告,那是因为该公司掌握的使用者资料可以更精确地定位目标,」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驻香港分析师姚橙(Alex Yao)说,「腾讯拥有比Facebook更丰富的使用者资料。」
依赖使用者网络资讯的社交广告在中国仍然是新兴业务。这种推动Facebook发展的商业模式仅佔中国数码营销市场的10%左右,电子商务和搜索广告依然佔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刘胜义预计这种格局会发生改变。「社交广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刘胜义说,「在中国,我们是这项业务的开拓者。」
刘胜义毕业于罗格斯大学,自2006年以来任职于腾讯,在担任广告主席前,他把媒体业务打造成包括新闻、娱乐、体育和视讯点播等内容的庞大平台。
在此期间,腾讯的微信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不过该公司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仍然几乎没有存在感,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
对刘胜义来说,打造广告业务需要巧妙地平衡两方面:在实现资产变现的同时,避免已经对提供太多私人资讯存在顾虑的消费者产生反感。
以Facebook为例,为了提高营收,该公司增加了推送给使用者的广告数量,2016年增加了50%左右。不过,这家美国公司的高层也警告投资者,由于投放广告量达到了极限,不可能在没有使用者流失的情况下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因此,腾讯选择保持克制,通常每天只在微信朋友圈显示一条广告,这个功能类似于Facebook的新闻推送,有意限制广告数量。因此摩根士丹利估计,微信日活跃使用者带来的广告收入只有2.10美元,相比之下,Facebook日活跃使用者带来的广告收入达到30.10美元。
这家中国企业能够承担逐渐投放广告的成本,是因为网络游戏部门为此争取了时间。该部门贡献了超过40%的营收,热门手游《王者荣耀》成为中国iOS应用商店全年收入最高的游戏,推动腾讯第三季度营收创下七年来最强劲的增长速度。腾讯新上线的两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分别在几内积累了超过2000万玩家。
「说真的,我们都是微信使用者,你不想收到太多不必要的资讯,」刘胜义说,「我不是说我们不积极。我认为我们积极地确保对我们的使用者有很好的了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腾讯招募了超过250位电脑科学家,以发展人工智能业务,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影象识别和使用者行为预测。这项投资在部份领域有所体现:腾讯与BMW公司进行合作,根据好友和位置记录锁定高阶使用者,向他们推送微信广告,使用者可以通过广告预约试驾,刘胜义说,最终的目标是把广告转化成购买行为,这也是该公司还在酒店、餐饮和地产行业寻求合作的原因。
随著腾讯的强劲增长,该公司也在迅速招募员工,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9岁。这也是为什麽团队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最终目标是获胜,有时候人们只能全力以赴赢得胜利,」刘胜义说,「管理层正在努力弄清楚,我们如何才能确保鼓励那些建立信任的工作。」
(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