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将展开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熊猫时报讯】今年三中全会最大看点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据内地媒体解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较大的机构改革已有六次,一般称为「国务院机构改革」或者「政府机构改革」,但这次的机构改革名字叫「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面将更广更深。
以往过分强调「职责同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指出,中国过去几次机构改革主要集中在政府直属部门层面,以职能优化、精简机构为导向,很少触及内设机构,这会使得各个政府部门的内设机构千篇一律,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这次的机构改革名字叫「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面自然更广更深,甚至涉及修宪。
对此,十九大报告中直接提到新设国家层级的新机构,如「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復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这为机构改革提供新思路,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分析指出,以往政府机构改革过分强调「职责同构」,说白了就是上级机构有哪些部门,下级机构也得「照抄」,削弱了机构本身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十九大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将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党政关係和上下级关係,给了地方政府更多的发挥空间。
另讯:
全国「两会」将于周六起在北京召开,今年「两会」正值新一届政府换届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十九大开局之年,可谓时间长、任务重、亮点多。专家指出,在主要领域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将是今年会议的两大重头戏,「大部制」改革被视为重中之重。
十九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审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国家机构的改革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因此将成为本届「两会」的焦点之一。据统计,改革开放40年间主要有六次大的机构改革。十九大报告早前已就提及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
经济体制改革成重头戏
其中监察体制改革已进入快车道,监察体制改革事关反腐斗争的主动权,具体职能和运作方式都将在「两会」后逐渐明晰,改革后将形成「一府两院一委」权力格局。此外,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新设国家层级的新机构。内地多位学者表示,中央部委有进一步推进大部制改革的空间。此轮机构改革将触及内设机构,充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刚刚过去的地方「两会」上,「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高频词。分析人士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将是「两会」的重头戏。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此框架的指引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和房地产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系列具体改革部署将继续深化。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就已预告,今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举措将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