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日报》:美对华长期取态变 中国路更艰

  

        外电指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美国总统特朗普,谈妥放生中兴的条件。特朗普事事讲价其实还较易应付,更难是美国已改数十年来对华取态,改以竞争为主,令中国中长期发展更荆棘满途。

  特朗普上周五晚在推特发文,指他先把中兴关掉,再让它重开,但必须更换管理层和董事会、购买美国产品和罚款13亿美元。据美媒报导,此是习近平致电特朗普,双方讨价还价后达成的方案。

  特朗普上台后,对华政策显见其商人本色,事事都不会轻易放过,都要做交易,要北京向美国交出实利。此对总体经济已为全球第二的中国,还算好应付,毕竟属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真正令北京头痛的,相信是特朗普斤斤计较背后,美国对华取态起了根本变化。此分两方面。

  一方面固然是中国崛起,国力日追美国,开始令美国感到如芒在背,担心美国的国际利益遭到挑战与削弱,尤其中国通过经贸的影响力已踏进南美这美国的后园,以及「一带一路」这让美国认为是以经贸拉动政治影响力,特别是改变亚洲势力版图的北京鸿图。

  另一方面,是美国应对的立场起了变化。据美国前助理国务卿Kurt
Campbell等着文分析,美国过去数十年对华的前设,即让中国促进经济改革令中产阶层壮大等,将令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变得日益靠向西方,利益与西方日益相近,这个前设已证实不确,中国坚定走自己的路,因而长期对华亲善政策彻底失败,华府应大幅调整对华政策。

  此看法可能相当程度反映美国精英的普遍看法,尤其现时盘踞华府的反华鹰派。不但华府如此,从美国众议院刚大比数通过年度国防授权法,个中包括要求强化台湾军事实力;参议院亦大比数通过包括要公开中国在南海的军事与威吓活动的法案,反映国会对华不友善。

  这些深层变化,令美国对华态度与政策,由过往的合作多于竞争,转变为竞争多于合作,中短期特朗普的勒索还易应付,中长期的对华遏制,包括在东海、南海和其他国际事务上的角力,令北京既要力抗,又要力免堕入「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大国终与现存大国一战,此平衡木并不易走,但中国要和平崛起则必须克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