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速定财政方针 减经济危机

  

        图为航拍江苏泰州一处港口摆放的进出口集装箱。

  【熊猫眼】面对于美方的步步进逼,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结束外访回国后,随即在周三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今年下半年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支撑经济的方针,会议提出了加大基建支出、方便银行和企业获得信贷等多项促增长措施。外界分析,中国为了应对贸易战转向优先经济增长,可能因此推迟「去槓桿」的时间表。

  据内地官媒报道,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周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分析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并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下达具体指导方案。会议指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要採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其中「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无疑指向当前的中美贸易战。

  为持久战作准备

  日本媒体指出,会议要求「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方针称「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而货币政策也从「稳健中性」的基本方针中删除了「中性」,表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暗示可能向市场增加资金注入。

  分析认为,中国转向重视经济增长,背后存在着对中美日趋激化的贸易战抱有的危机感。此次政治局会议显示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方便银行和企业获得信贷等措施,防止经济下行的姿态,但这样一来很可能不得不推迟压缩雷曼危机后,膨胀的过剩债务。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认为,中国已经在为打一场贸易持久战作准备了。

  此外,中国政府也提防用力过勐导致美国企业离开中国。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如果美企撤离,中国政府吸引外资和保障就业方面的努力就会受到打击。因此,为缓解外界担忧中国将打击美企作为报復手段,政治局会议发表声明,称要「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