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蕭析 滴滴还想“带病”上市?柳青该给国人交待!

  

  作者:蕭十一狼

  浙江乐清20岁女孩上周五搭乘滴滴顺风车途中惨遭奸杀。据内地媒体报道,在案发前日,已有另一名女性乘客投诉涉案司机存在不轨意图,但未获得平台方滴滴的重视。警方公布的细节也显示,在与滴滴的三次沟通中,两次未果。种种迹象均表明,此案原是一宗可事先预防的犯罪,也再度突显顺风车平台监管失能。

  危险的信号第一次发出是遇害女孩在微信群聊中透露的。她从乐清出发,搭乘一辆滴滴顺风车前往60多公里外的永嘉上塘,准备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乘车前,她曾向好友报备已经上车。据遇害者友人透露,遇害女孩下午2时9分在微信群聊中说「这个师傅开的山路,一辆车都没有」,5分钟后又向另一位好友发出明确求救信号「救命」、
「抢救」。

  遇害者友人之后开始向滴滴方面沟通,滴滴方面称「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内回复」,但两个小时后才获回覆。另据温州警方之后向滴滴客服索要车主及车辆信息时,滴滴同样要求继续等待回复,直至5时49分才致电警方要求民警证件,警方6时4分将资料以邮件发送至滴滴,收获信息时已距离遇害女孩发出求救4个小时。

  在案发之后,乐清一名女性乘客向媒体表示,上周三下午曾搭乘疑犯的车辆时,当时就发现对方意图不轨,幸最后成功逃脱。她将事件投诉给滴滴平台,截至案发都未收到处理结果。而三个月前的郑州空姐遇害事件中,疑犯作案前同样遭到乘客投诉。舆论批评,「滴滴过去三个月进行的整改是无效的,我什至怀疑滴滴整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顺风车再次发生奸杀案之后,内地网路上流出滴滴司机群组的聊天内容,只见里面全是嘲讽的不雅字眼,诸如「玩就玩呗,别搞死呀」、「强奸是不是很刺激」等言异常冷血,大批网民炮轰根本没有人性,直指滴滴根本是在提供犯罪平台。

  可以说,滴滴屡次发生乘客遭奸杀惨剧,再不寻找根源所在,就凭那些司机的聊天心态,惨剧怕成常态。真正的祸根不是政府缺位,而是滴滴最高管理层出问题。

  滴滴昨日发出自查通报,宣布今日起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同时免去顺风车事业部两名高管。但这种处理手法,只是找替罪羊应付舆论而已。滴滴柳青不走出来向社会道歉,向遇害者道歉,恐怕永远就是一个污点。

  滴滴核心管理层缺乏公德心,视人命为草芥才是造成不幸事件的根源所在。

  中国的富豪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想增加个人财富,和富豪比赛排名,却很少花心思尽社会责任,这就是缺乏公德心的表现。

  不仅如此,柳青的父亲柳传志,更想着“政治地位”,妄想富而优从政!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联想缺乏“民族芯”,滴滴缺乏安全感!

  看来,滴滴的管理层,只顾想着企业如何上市,如何圈钱,而企业最高领导人柳青可能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富豪排名。从没把社会安全放首位!

  近期,滴滴正与多间券商洽谈上市事宜,预期下半年在港上市,估计市值将达到700亿至800亿美元。顺风车下线恐影响计划。
不过,这或是滴滴避开风头的权宜之计。业内人士认为,滴滴永久关停顺风车业务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滴滴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不断扩张业务以形成完整产业链,顺风车同也是避免被对手超前的法宝。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批评,顺风车业务本就违反社会精神、法制及互联网本质。顺风车本来是互助的事,但滴滴将之商业化;违反出租汽车管理的有关法规,其屡出命案都是网路信息审核不严的后果,严重违反了网路安全法;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以网购平台来为例,很多对消费者都是免费的,顺风车却通过垄断市场收取超高抽成。

     所谓「顺风车」业务,并非预约正规的的士,而是类似于Uber的私家车「顺路」载人服务,即网约车。而滴滴在网​​约车基础上,主打「社交属性」:乘客的个人页面可由顺风车司机随意落标签,而乘客本人无法查看。

  有司机滥用「标签」功能,给乘客落下诸如「胸很大」、「黑丝袜很性感」等恶意评价,亦有司机回应「我准门为胸接单的」。对此,滴滴不仅完全不作为,任由此类字句留在乘客个人页面上,更推出一系列惹人浮想联翩的宣传活动,如「不怕贴标签,就怕你不约」等字句,明显是打色情擦边球。社交属性变“色”交属性!

  虽然在众怒之下,滴滴已撤销「标签」功能,今次事件后也宣布整改「顺风车」业务,但滴滴顺风车屡改屡出事,顾客恐已丧失信心。

  事实上,滴滴客服处置流程仍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没有及时处理之前的用户投诉,随着服务体量的增大,滴滴的安全管理和处置能力也面对巨大的挑战,特别在潜在风险识别、流程制度设计、快速回应等方面亟待改善。假若滴滴“带病”上市,一旦再发生同类事件,损失的将是买其股票的广大股民。

  联想到长生疫苗事件,一些资本确实是在给国家抹黑,在给民族抹黑。不能再纵容下去了。关乎民生安全的行业,比娱乐圈的偷税漏税严重得多!

  柳青与范冰冰相比,前者代表的资本势力的危害更大!

  (作者为国际华人电子日报《熊猫时报.》澳洲版主编及《悉尼邮报》社长)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