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第四轮谈判无果而终,反映双方均未有达致妥协的意愿,客观条件亦未成熟。关键问题是美方在会上仍按301调查报告对中方指摘并施压,但被中方顶住,反映分歧甚深一时难解。对此问题宜加深认识,方可掌握中美贸战前景。
美学者批华 国家主导扭曲市场
美方的最根本要求是中方在经贸体制上作出「结构性」调整,其意为何须予确切了解。一个很好的总结是Georgetown大学教授Jennifer Hillman于今年6月8日对美国国会所作的报告,题目为《美国应对中国市场扭曲的工具》。报告中引述了多个美国政府的相关文件,包括:
(一)就中国有否依循世贸规章交予国会的2017报告(2018年1月发表)。报告就中国在贸易权限、出口、入口、影响贸易的国内政策、投资、农业、智权保护、服务业及法律框架等9方面作了检查,认为中国入世后未有真正走向建立市场经济,仍然是由国家主导经济活动,结论是当年美国按现有条款支持中国入世是个错误,因为这样无法推动中国转向开放的市场化贸易体系。
(二)美国向世贸提交关于中国的报告(2018年5月8日发出)。报告按上述路綫向世贸投诉,指控中国在强制技术转移,窃取智权、国家创新政策、中国製造2025计划、任意的技术标准、政府补贴和限制外来直接投资等多方面的不当行为。
(三)301调查报告(2018年3月2日发表)。此乃按上述思路得出的实际行动纲领,也是启动中美贸易战的基本文件。这导致美国出台500亿美元关税清单,现已全面实行,而中国亦已作出等量还击。报告提出中国的4大威胁:1. 对外资不公(股权限制及强迫技术转让等)、2. 按非市场条件推行外企技术授权、3. 不公平引导中资在海外併购以取得技术及智权、4. 支持通过网络偷窃商业及技术机密。
美多边+双边遏华 两头不到岸
依循上述思路及政策,Hillman提出了许多策略性及技术性的对付中国方法,包括联同其他国家向世贸投诉中国,并由此重建美国对世贸的信心。她又不赞成中美双边谈判,认为这样单凭美国之力所得成果会较少。
实际上美国是以世贸多边与双边谈判双管齐下打压中国,但两头不到岸;双边谈判纵有成果亦被美方出尔反尔丢掉,在世贸投诉则被中方代表反驳,进行了激烈交锋,更在要求踢中国出世贸的投票中惨败。
由于「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路綫挑战全球及世贸,美国无可能做到如Hillman建议的联同多国反中,而反被孤立。这不单出现在世贸,还出现在美国与盟友的G7会上,过去的铁杆盟友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曾请来世贸及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领导开会,一同批判美国的保护主义。欧美英日等国央行行长均曾批评美国贸易政策。
促结构性转变 谋遏中国发展
在世贸会议上,中国代表张向晨逐点反驳了美方批评,除指出美方许多关于中国的描述断章取义、不尽不实外,还提出两个重要观点:
(一)世贸无明确的市场经济定义,更不能以一国的模式要他国照搬跟随。
(二)美方批评中国推行的产业政策,美方也不少,其祖师是18世纪时第一位财长Alexander Hamilton。一些他国代表也发言支持中国,如巴基斯坦代表便指出要允许各国按国情选取发展模式。
无论如何,从Hillman报告中可知,美国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转变的最根本意图,是要中国改变其发展模式及政经体制,并通过许多具体事项来进行,如终止其产业及科技发展政策和偷取技术等。这传达了两个重要信息:
(一)美国仍死心不息要按美国模式改变中国,因之前不成功而耿耿于怀(本栏8月7日文章「美忧中国政经威胁•发动新冷战」),现要以贸易战强迫中国转变。
(二)美国深感威胁的,除了中国实力特别是科技能力追赶美国甚急外,还因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中国模式戴上光环,严重挑战了美国模式,故要加以遏制。所以中美间的修昔底德决战包括了模式之争,也即是体制之争。当然这殊不足奇,要保「一哥」地位不能不保其最根本基础:美式体制及美国模式。
中国模式成效彰 美惊恐反击
自新世纪初起西方学者便有了「北京共识」(Beijing Concensus)及非自由资本主义(Illiberal Capitalism)等理论,探讨了中美模式之争。到近年这已不单是学术讨论而进入了美国政治主流,也因此得以启动对华贸易战,说到底乃模式之战。这又证明了中国模式的有效,否则美国不致如斯惊恐。
习近平曾说中国要对本身的发展道路、模式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有信心,并总结为「四个自信」,看来是一语中的甚有分量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