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蓝雨
习特会後中美暂时煞停关税战,两国经贸关系短期压力得以缓和,惟长期博弈格局不变,谁将作出更大让步,北京会在这关键90天做甚麽,以及90天后的下半场,中美如何博弈备受关注。
当前,贸战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11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荣枯綫,创逾两年来新低,反映贸战冲击环球产业供应链,有企业为此将生产綫搬到其他国家,令内地定单减少,预示第四季和明年首季经济下行压力将加剧。
贸战叠加经济放缓压力,令不少民企停止增聘人手,招聘广告数目由4月的285万宗锐减至9月仅83万宗。亦有不少民企在贸战下倒闭,导致有740万人要回乡创业(失业代名词)。
大量工人失业会制造社会不稳问题,中央要千方百计稳就业稳经济,但始终无法找到最有效的应对方案,中央深明要稳住经济和其他社会问题,须先稳定中美关系。
要稳住中美关系,中方须设法避免中美走向新冷战,故在习特会後同意马上购买美农产品,又愿意与美探讨扩大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避免强制性技术转移和共同反对网络盗窃,就是用行动来示好,以示不容双边关系破裂的决心。
而美国方面,其实自己也不好过。对特朗普而言,贸战对美国经济影响已浮现。中国在贸战爆发後,停买美农产品,令输华农产品销量大跌45%。钢材税令美企生产成本大增,通用汽车上周宣布关闭美国四间厂房裁员1.4万人。贸战升级阴霾导致美股在过去两个月曾急跌逾8%,令特难以再宣称贸战对美经济有利,若贸战再升级,可能挫损他两年後连任胜算。
习特会取得90天缓冲期,或叫中场休兵,正是各取所需。
中美贸易博弈步入下半场后,估计双方博弈方式将由「全面」偏向「精准」,大范围加码关税的可能性下降,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贸易博弈将有阶段性起伏。中国相关产业亟需未雨绸缪,及时针对关键的企业、技术、资产和人才构建缓冲保护措施。
而随着谈判窗口的开启,中国破局的关键,将转向以自强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根本。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锐意进取,有望夯实中国在博弈长跑中的力量基础。
应该客观看到,习特会为僵持多月的中美贸易战问题带来突破,但未来的谈判仍然艰巨。
接下来,美国肯定叫价甚高,中国除了加大购买美国产品、还需开放市场、在保护知识产权上有实际行动;然而,中国表面上处於劣势,但中国若争取在这期间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开放,长远来说,对中国未必没有好处。
这两天白宫官员陆续透出中美会谈的一些信息,一般舆论的共识是,两国暂时阻止贸易战升级是预期之内的事,但这不意味未来的谈判之路会畅通无阻,目前的停火只是90天,还要看中国能够作出多大的让步。事实上,美国内部的反华鹰派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加上美国朝野普遍忌惮中国崛起的未来影响力,即使特朗普当下出於政治需要而在贸易战上暂歇,但中美关系恐怕仍是波折重重。
这次中国之所以大幅度让步,反映了中央最高层的思路,在中美角力中守住「不对抗」原则,避免被美国鹰派拖入中美冷战泥沼中。具体来说,除了避免美国在短期内继续加徵关税之外,对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避免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人才、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制裁,使中美关系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在美国开启贸易战後,中国内部包括知识界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分为「战、和、降」三派,这些争论在未有共识前,中国最高层对中美贸易战态度摇摆不定,中央最高层在近两月终定下策略,基本上是以和为贵,中国以让步换取战略机遇期。即是笔者上篇撰文提到的用“空间换时间”。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一些极左极右思潮开始冒出来,令大家对中国未来路向颇多疑虑。因此,如果藉着中美贸易冲突,在经贸政策层面上,谈判成果可以令中国检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减少补贴、减少贸易壁垒的同时,加强企业竞争及恢复经济的活力,促使中国朝着真正的市场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方面还不够完善,除了立法,还要加强执法,加大惩罚力度,而如果知识产权的问题解决了,也能够促进中国的创新发展,对中国亦有益处。
因此,中美摩擦的影响在未来很可能会继续制造着负面效应和起伏,中国如若能把握这个时间机会,争取在这期间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开放,对内而言,可打破改革障碍,将中国经济提升一个层级;对外而言,日後更有实力抵抗外来霸权对中国的掣肘与封杀。
所以,贸战做适量的让步,是化危为机的策略。中方初步目标已达,未来需好好利用这90天谈判时间搞好双边关系,再稳住经济发展。惟谈判牵涉到结构性问题,难度极高,拖拉难免,令中美关系仍在颠簸中前行。
(2018.12.5猫眼社评 华人电子日报《熊猫时报》社长兼总编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