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明中都城的航拍全貌。(互聯網)
【熊猫时报讯】北京故宮天安門的設計藍本,據指是參考「明初三都」之一、安徽鳳陽明中都的承天門。考古人員去年發掘中都遺址內的承天門及外金水橋,近日成功還原當年的形制、結構及興廢過程等。當中承天門的「3+2」式門洞格局更是古代城門中極為罕見,被視為天安門「五門洞」設計的雛形。明中都遺址上月中更被列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強。
承天門與外金水橋均是明中都當代重要的禮儀性建築,前者是「五門三朝」制度的組成部分,後者也是皇家威儀、等級秩序的體現。考古人員在去年的發掘工作中,更找到少量明清瓷片。專家指,承天門當時其地位就如北京的天安門,是次發掘發現其城台上3個門洞,城台兩側的城牆上各有一個門洞,再向午門延伸的設計,形成了「3+2」的罕有古門格局,應是日後連廊建築的基礎。
此外,考古隊更發現明末至近代的一批水井、道路、房址等遺迹,反映了城台過去被拆後的變化。至於另一重點的外金水橋則發掘出7座橋基,當中分為三組的設計形成「三券三伏」的拱券結構,更是古時絕無僅有,此亦反映當年敢於創新的設計,同時顯示出設計者追求規制和等級秩序的極致。
明中都作為中國古代都城的集大成者,在城市規劃和建築技術方面上承宋元、下啟明清。城內的承天門不但影響了天安門的設計,其建築布局深遠影響日後的南京、北京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