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刊文称,中国改革发展的未来有着很多种可能性。很多问题要找到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案,不会有现成的答案,必须依靠不断试错,在“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
观察人士认为,中共党报高调鼓励“试错”,与当年邓小平提出的“摸石头过河”颇有相似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看似历史的轮回,实际上,当下中共最高层期许的目标和邓时代已经完全不同。
看似“重复的历史”
1949年建政后的中共,一直承载着中国人自满清之后的改革梦想。在经历邓小平时代后,江泽民时期、胡锦涛时期并没有明确、清晰地提及中国人的具体“梦想”,多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类似表述。
习近平主政后,中共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构想,如今,中共党报明确提出明显是中南海意志体现的“试错”说法,很容易被看成是“重复的历史”——与邓小平时代“摸石头过河”、“猫论”一脉相承。
分析指,持续多年的中共反腐行动,在十九大开幕前已基本达到了高层预期的目标,而由此带来的负效应是,中共各级官员的不作为。十九大的中共最高层需要“全党上下统一认识”,既鞭策在任官员放手执政,又宣示最高层怀有的价值标准——只要勤勉为官,奋力做事,不搞贪腐和拉帮结伙,对错另论。
习近平时代的中共在完成一轮高调反腐后,即将进入“十九大时区”(图源:VCG)
中国大陆导演冯小刚日前在中共党报发声,佐证了中共当下各级官员不作为现象存在而被最高层不满的现状。冯小刚借助自己的最新电影,接受党报采访时宣称,中共有的干部为求自保宁左勿右,这是最大腐败。
这与中共在1980年代、1990年代遭遇的状况完全不同。彼时的邓时代中国,需要“试错”的理由是官员在理论层面上的分歧——姓资还是姓社,改革还是保守。
观察人士指出,大张旗鼓地鼓励“试错”,看似在简单的“重复历史”,实则表明中国已经走到了新的岔路口。高层给出的行动指引只有一个——必须动起来,无关对错地动起来。在这一点上的急迫性,与当年邓时代是一模一样的。
“容错纠错机制”是柄尚方宝剑
邓时代的试错机制最核心的关键是,邓给出了价值判断标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面对党内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立状况下,邓小平的智慧是“不讨论姓资还是姓社”,先干、先行动——“摸石头过河”,在粗糙的话语体系背后,是更加宽泛的“容错纠错机制”。
事实上,也正是宽泛概念上的“容错纠错机制”造就了中国在历经30年的经济成长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邓小平在1990年代初的南巡讲话使得中共内部摒弃了意识形态之争,专注于经济发展(图源:VCG)
观察人士指,中共在邓小平的“语录”下,完成了“试错”的过程,这得益于邓小平在1978年后不断释放的改革新思维,而“摸石头过河”不啻为最有效力的“尚方宝剑”,解决了以往中共内部习惯于停留在理论层面、意识形态层面的讨论,而耽搁了历史赋予的数次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眼中的未来中国是遭遇了最好的时代,而在最好的时代里,习与其领导的中共需要做的就是“干起来、做起来”。
十九大前后,中共将建立更为严苛的反腐机制后,期待官员能够丢弃不作为的心理,投身于实现中国梦构想的实践中——唯一的出路就是“不管对错地先做事情”,护佑那些实干者。这就需要中共高层需要给出一柄类似于邓时代的“尚方宝剑”——就像中共党报所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这或许正是其深意所在”。
有观点称,中国改革发展的未来有着很多种可能性。这句话本身就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共鼓励“试错”已是当务之急,在中共最高层眼中,中共全体党员一旦错过历史是发展机遇会被指责成“历史罪人”,而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历史罪人”是没有“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