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爷fb live访问 看网媒政治传播空间

曾俊華到訪Unwire 辦公室,與年輕人交流。(曾俊華fb圖片)

【熊猫时报讯】的确,那个访问很有趣,不只是因为曾俊华怎样回答上帝的问题,而是他走访新兴网媒,接受以Facebook Live形式出街的一个「非专业」的访问,但这个访问又得到了传统专业媒体的广泛报道,整体坊间反应还要颇为正面。这大概展示了曾俊华的一些能力,也似乎展示了香港政治传播中的一些新的可能性。
要留意,上面的用词是「非专业」,不是「不专业」。负责访问的「娜姐」在整个互动过程中的语气、用词、表情、在什麽时候如何发笑等,都不是专业记者的表现。但她本来就不是专业记者,unwire.hk本来就不是主打社会和政治新闻的网媒。整个访问,本来就难以用传统新闻专业的角度去评价。
上娱乐节目争民意 奥巴马玩得
个人观感,这个访问更像Obama上Ellen Degeneres的节目。其实,在美国,政治家绕过专业新闻媒体平台,到传统概念上属娱乐节目的平台里跟民众沟通,应该至少可以追溯至九十年代初克林顿参选总统的时候。而过去八年,Obama当然很懂得玩这个游戏。记得在YouTube看过一个The Ellen Degeneres Show的片段,Ellen坐在录影厂里,说她有个叫Michelle的朋友,因事离开美国几天,但有点担心丈夫,所以她要跟Michelle的丈夫通话,然后萤幕上就出现了身在白宫的Obama,现场观众立刻大笑和欢呼。
Ellen Degeneres问Obama有没有溜狗,有没有把家收拾得整洁,有没有定时进食,说是帮Michelle问的。先将一个总统人性化为一个在妻子不在家时,就会有点(但也不会过分)乱七八糟的丈夫,然后才在轻轻鬆鬆的气氛中,再让Obama谈第一夫人的国事访问和其他事情。这种通过infotainment进行政治公关的技俩,在美国早已是见惯不怪。
网媒尝试进佔政治空间
香港过往很少见这种政治公关。香港的主流娱乐媒体,对政治和政治人物基本上是迴避的。这也是为什麽ViuTV请一众政圈中人参与《跟著矛盾去旅行》,会让人耳目一新,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概也说明了香港的主流娱乐媒体,为什麽不太愿意触碰政治和政治人物。
这个背景,反而为新兴的主打娱乐和非正规新闻资讯的网媒预留了一个空间。立法会选举时毛记电视搞的《立法会小学选举论坛》,也可说是网媒尝试进佔这个空间。曾俊华在unwire.hk的访问和Obama上《The Ellen Degeneres Show》,相比起来固然还差很远,但那个访问的效果展示了一种放在网媒和政治人物面前的可能性,前提是政治人物要愿意接触不同类型的媒体,而又有在不同类型的媒体面前都应对自如的能力。
曾俊华具备应对不同媒体能力
至于曾俊华,应该是现时香港政界中几位最具备这种能力的人物之一。有关上帝旨意的那几句对答是很巧妙的:先强调自己没有问上帝,等于是轻轻地揶俞一下林郑月娥,然后说上帝选中的人都要行崎岖的路,展示了一种对Christianity的基本了解,到娜姐再问他是否预备好时,又说自己的路一向崎岖,既强调自己也挨过苦,而连结着之前的答案,也同时带点「我也可能有被选中」的意味。如果对话是事先拟定的,那是写得很不错的剧本。如果完全是即场反应,那曾俊华的确回应得颇恰当。
当然,要强调的是,以上只是从传播的角度谈政治公关,懂得回应媒体和懂得做特首是两回事。但无论下任特首是谁,软性网媒在香港的政治传播中的角色,很可能会日益重要。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