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中国兴起共享经济,其中有些是真共享,有些却是伪共享,引来批评背后资本混水摸鱼。
「粗放式经济」播种带来了后患,共享经济野蛮生长情况终于引来关注。法制日报有文章引述专家称,政府应该介入监管伪共享行为。
部份根本不是共享 甚至只是绰头
很多根本不符合共享经济定义的共享经济企业,已经被人猛烈批评。早前北京出现了「共享马扎」(摺叠式小凳),上面印上二维码,有网民随即指出,根本不必扫二维码就能坐,和共享经济没有关系。
共享经济就是一些閒置资源出租出去,以提升物品或服务使用率。有网民批评共享雨伞「下雨天人人都要用,不下雨人人不需要用,哪裡是共享?」(中新社)
另一些企业名为共享实为出租,例如共享超市手推车,根本就是出租手推车。共享卡拉OK其实就是出租微型卡拉OK房间。部份共享珠宝服务其实就是体验式消费,最终还是希望客人购买。
资本抢地盘无序发展 阻碍路面污染环境
亦有一些共享企业的确看到市场需要,但发展结果却是扰乱社会环境。共享单车过度发展,除了令市面出现过量单车阻塞路面之外,企业亦大量抛弃大量单车,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共享单车企业为了抢夺市场而过量投放,令不少城市出现单车过剩阻塞道路的问题,部份单车使用不久就要丢弃,造成严重浪费。
而上海早前出现的共享儿童车,的确看中了家长带小孩出外时不方便的情况,有市场需求,但由于阻碍路面,上海市交通委下令清理。
学者:很多人将共享与分享混为一谈
粗放式经济成长之下,资金推动层出不穷的共享产品,市场无序发展。法制日报引述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文雁兵表示,很多人误将分享经济当成共享经济。
他指出,共享经济的资产拥有者持有拥有权,同时分享部份使用权,即是将一些閒置的物品以共享方式提高使用率,例如民居透过Airbnb将房间出租给旅客。
分享经济则不同,资产拥有者同样持有拥有权,但却让渡全部使用权,要另外投入资源去使用,例如共享充电宝拥有权是公司,客户支付相应费用之后,理论上可以无限期使用,而不需要与公司「共享」这部充电宝。换句话说,分享经济就是出租。
利用閒置劳动力及资源 才是真共享
文雁兵强调,共享经济原本是整合閒置物品、劳动力、工具以及社会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促进公平享有而获得经济红利,以及增加社会整体福利。但现时发展过程出现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产业扭曲等情况,甚至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众利益,属于伪共享、假共享,政府应该介入监管。
例如:共享充电宝理论上只要付上足够款项就可以连续使用,而不必与物主即共享充电宝公司共用这部充电宝,因此并不是共享经济,只是充电宝租赁业务。
伪共享真金融 收集按金再投资赚钱
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治平亦指出,现时很多「共享」本质都是金融活动:「每个租赁使用者需要预先支付一笔按金,而租赁公司是以营运这些资金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对于消费者来说,按金只是自己财富的很小的部份,而租赁公司则可以集腋成裘。」
文雁兵认为,共享经济实质上就是「资本之战」,除了是人性的重大考验,也是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