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澳纽政坛右倾非福分 新加坡是澳洲前车之鉴!

特约评论员 蕭十一狼

近期,澳纽刮起反华之风,不仅令人困惑,也令人忧虑。

做为澳洲的大佬,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上基本是小心翼翼,连总统特朗普都称与习近平是“好友”,意在巩固中美关系。反观澳纽二国,却在近期莫名其妙地刮起反华之风,十分令人困惑和感觉政治短视。

9月中下旬,《金融时报》指纽西兰一名议员曾是中共党员,事情引发西方舆论关注。《纽约时报》更煽风点火,扯谈纽西兰政府存漏洞。称纽西兰虽是小国,但它是“五眼”情报分享同盟的一员,意思指华裔议员对新西兰及“五眼”情报系统构成“危险”。笔者认为,这是媒体“未审先判”的又一恶例,也是外国媒体对纽西兰内政干涉的无礼之举。

《金融时报》虽名为经济类媒体,属于老牌刊物,但2015年7月被日资(日本产经新闻集团)收购后,其公信力开始受到质疑。虽同为反华媒体,《华尔街日报》仍然专注经济类资讯,但《金融时报》自被日本人控制后,新闻及评论涉及中国政治的篇幅大大增加,而且是针对中国,媒体开始改变办报方向和性质,成为日本对华实施舆论战的国际工具,也成为日本外宣战略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很多关于中国的新闻,《金融时报》均从负面角度解读,含沙射影,更利用上《金融时报》的影响力扩大负面影响。

摩根大通9月指出,《金融时报》报道讹称中国国企利用黑客技术“盗取”美国商业机密,污蔑“企业诈骗能手”大多都是中国人,对中国的海外并购热潮大唱反调,甚至还肆意抹黑中伤中国的民族企业,批评英国《金融时报》已经脱下他“公正客观”的外衣。日资媒体不会“中立”,被日本财团操控的西方媒体,就更是别有用心了。

上述干涉纽西兰内政是一例,前几天金融时报以主编名义撰文诋毁中国十九大更是明目张胆露出真面目十分猖獗,更是一例。

回到炒作议员背景一事上,常驻北京的一位纽西兰经济学家琼斯(Rodney
Jones)对媒体说该名议员应该辞职,更荒唐的称纽西兰已经成为中国的“附属国”(笔者很想知道,北京哪个机构聘请了这位纽西兰“经济学家”,让他信口雌黄)。

因此,在美英日控制的国际主流媒体的影响下,澳纽政坛刮起反华之风,并非事出无因。但这并非全部。澳纽存在一些顽固的政客与学者,对华充满敌视,这种势力并未因澳纽与中国的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而衰退,反而越演越烈,已经成为阻碍澳纽二国与中国发展强大的经贸关系的绊脚石。

现在,新西兰越来越依赖中国作为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奶制品市场。两国正在谈判扩大自由贸易协议。新西兰的经济来源,越来越依赖中国企业的眷顾。但这些反华政客与学者,却充当着打击纽西兰经济的“打手”。

不仅新西兰如此,澳洲更甚。

10月初,澳洲外交部次长,前驻华大使孙芳安(Frances Adamson)在阿德雷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孔子学院发表中国对澳洲各大学的影响日增,指侮辱澳洲“价值观”并须“抵抗”的反华演说。她今次介入有关中国影响扩大的争议性讨论,已经引起坎培拉及北京政府关注。

澳洲总理谭保今年6月在香格理拉对话的演说中,曾直截警告亚洲国家的领袖,中国在区内的“野心”。谭保政府今年亦准备立新法,对抗外国的干预及所谓的间谍活动。

而教育部长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也继外交部次长孙芳安之后,就中国对澳洲高教界的影响力所引发的担心作出附和。

澳洲政府高官“忽然”炒作中国威胁论,除了顽固的政治立场外,导火索是因为澳洲部分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派发涉及抹黑诋毁中国的参考资料,引发中国留学生抗议之事。

澳洲高官所谓的大学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与独立性”,实则就是要求大学坚持反华立场,不要受学生抗议影响。讽刺的是,那些抹黑诋毁的资料,毫无客观性可言,澳洲政客和学者,或不知道自己维护的是充满偏见的不实材料。看来,自以为“政治正确“的危害,远比意识形态为大。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之下,尤其重要。澳洲的多个出口型行业,例如矿产,教育,农产品等均深深地依赖中国。相比美国只能提供F35战机,而且还是高价提供,中国显然更重要,这个数学问题不难解答。但被人别有用心的包装成世纪难题。令人困惑的是澳洲(包括纽西兰)社会却轻视这种重要性,反而强调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已经抛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输出意识形态的传统后,西方国家却视意识形态为命根子,试问,意识形态能提升和改善民生吗?是美国,还是中国关乎澳洲的GDP?

最令笔者费解的是澳洲抗拒“一带一路“,当大部分国家都逐渐支持“一带一路”之大趋势下,澳洲所为却是背道而驰。尽管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访问澳洲时,热情邀请澳洲把开发北疆的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对接,但遭谭保婉拒。澳洲到目前为止亦没有与中国签署参与「一带一路」计划的协议。

最不智的是澳洲还派遣军舰到南海维护所谓的“航行自由”,试问中国有多少货轮经过南海驶向澳洲?中国如何危害自己的货轮航行了?如此简单的逻辑却没人面对。真正危害南海的,不是跟澳洲做生意的中国,而是与澳洲没有经济联系的美国。这帮蠢货。

澳纽政府与学界以中国威胁论,中国阴谋论先行,最终损害的将是澳纽的国家利益与民生利益。在全球化大势之下,澳纽却走回孤立主义的破路上。这是不祥之兆。

事实上,随着中国崛起和强大,中国对国际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中国影响力自然增大,也是诸多国家对华的新要求,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赚了中国的钱,是不是也要尊重一下中国呢?普世价值没有教人感恩吗?所谓抗拒中国影响力是不合时宜兼且自相矛盾的思维。如同一个人对你施予恩惠,你却不认账,这是哪门子的道德价值观?

但现状还没到最坏的时候,据悉中国人民最反感的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哈理斯上将卸任军职后,将会转任美国驻澳大使,目前美澳政界和外交界的态度反应都非常赞成。这对中澳关系而言,更是一个噩耗。

华府提名这位四星上将驻澳洲,是向谁发出信号呢?首先是坎培拉,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一任命来安抚它在南半球的重要盟国。其次是北京,特朗普政府意在向中国示意,它无法分化美澳关系。

上次美国一位四星上将常驻澳洲,是二战时间的麦克阿瑟。他从菲律宾败退后,在布里斯本建立司令部,领导盟军在太平洋反攻日军。四星上将是美国在和平时期的最高军阶。小布什时代的白宫亚洲安全政策首席顾问格林(Mike
Green)说,哈理斯将是长期以来,第一位国家安全专业人士被派驻坎培拉。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亚太地区“复杂的战略境况”。

笔者必须指出,所谓的亚太地区的“复杂战略境况”,是美国的亚太政策一手造成,正如中东乱局是美国的中东政策一手造成一样。哈里斯来澳,绝对是搅屎棍。

众所周知,美籍日裔哈里斯是反华的顽固分子,对中美关系没做过一件好事。不难想象,哈里斯进驻澳洲后,不仅不会对中澳关系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帮助,相反还会拆台中澳关系,阻挠中澳关系的各方面发展,并为拉近澳日关系助力。可以说,哈里斯是抱着离间中澳关系的政治目的行将上任的。当前中澳关系被自由党把持下日趋右倾,哈里斯若就任驻澳大使并非一个好事。

澳洲,应该吸取新加坡的经验。新加坡就因为充当美国在亚太的反华卒子,被中国几招下来变边缘化,国运显颓势,而美国也并不能给予新加坡未来,当李显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急在十九大前访华,似乎已经太迟,基本无济于事,因中国的战略布局已经无法改变。澳洲,纽西兰的很多产品,并非不可取代,笔者不希望澳洲走新加坡的旧路,否则将与国家发展良机失之交臂。到时悔之晚矣。澳洲政客与学者,必须治疗政治的“近视病”。不仅不要排斥亲华议员,更要欢迎更多亲华议员,为中澳,中纽关系发展作出贡献才对。

笔者希望通过党争,削弱谭保的右倾,让中澳关系在正轨上运行,尽力避免被右翼政客和学者绑架中澳关系,尽力避免让澳洲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过河卒子,损害澳洲长远的国家利益。这方面,澳洲侨界需要齐心协力,纠正右翼政府的诞生。而对于哈里斯,要敢于发声说“不”,让他听听澳洲华人的声音!

(2017.10.13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