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换将 黄坤明接掌文宣领域桥头堡,如何文宣改革引关注

  

  从福建到浙江,曾追随习近平多年的黄坤明终于要“修成正果”,在十九大后料将登顶中宣部这一权势中枢部门的掌门人之位。

  【熊猫时报讯】北京时间10月2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出炉后,现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名字不在其中,引发外界关注。根据中共此前的人事安排,中宣部部长通常由政治局委员担任,这意味着这一职位即将易主。根据十九大一中全会的公报,中央书记处书记名单中排名第六、现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的黄坤明,被外界认定是接替刘奇葆的人选。对于饱受诟病的中共文宣系统来说,黄坤明将带来怎样的新气象,值得关注。

  刘奇葆提前退场的逻辑

  现年64岁的刘奇葆在中共十八大上入局,随后担任中宣部部长。而按照中共政治局委员“七上八下”的说法,他完全可以再当选一届政治局委员。最典型的例子就在眼前:十九大上,栗战书以67岁的年龄“压线入常”。

  然而,刘奇葆在十九大上顺利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却没能继续留在政治局,另外界大感意外。

  大陆官媒新华社在北京时间10月26日发表《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一文,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也不是‘铁椅子’‘铁帽子’”,“符合年龄的也不一定当然继续提名”的表述;同时还提到了“一些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主动表示退下来”。刘奇葆属于哪一种,尚不得而知。
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具有重要意义。

  多维新闻曾在《不进则退 从刘奇葆张春贤出局说起》一文中指出,刘奇葆的“出局”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中共任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已经完成了全覆盖。
这一重要人事变化,对于中宣部乃至整个中共文宣系统来说,意味良多。宣传领域历来是中共最为重视的领域之一,曾经也是中共夺取政权、治国理政的法宝,更是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

  客观地说,过去五年的时间里,中共在宣传的方式与手段做出了很多改进努力,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央视推出的《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系列原创微视频,中国政府官方发布的“揭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的幕后故事”视频短片,宛若大片的征兵宣传视频,共青团在“B站”(视频网站Bilibili)开设官方账号,乃至新华社官方微信公号的编辑在评论页面与网友“撒娇卖萌式互动”,都是努力跟上互联网以及由其衍生的新媒体发展的表现。习近平以及其他几位中共高层的漫画过去几年间在中国网络上盛传一时,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些核心理念也被制作成动画短片进行宣传。这在此前的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并没有出现过。

  但更多的时候,文宣系统展示出的面貌却有很多与“现代化”相违背甚至备受舆论诟病的地方:将新闻舆论的说服引导扭曲为政治宣教、跟不上习近平的思路、意识形态宣传用语陈旧、理论创新能力严重缺位等等,尤其对不同声音采取“笔杆子当枪杆子用”的专政思维,以及时不时出现“宁左勿右”的投机习气,都让外界(特别是知识界)造成舆论收紧的观感。

  这些问题表明,文宣系统依然被霸道的斗争思维束缚,其理论认识一直无法指导意识形态发展,更跟不上经济基础发展脚步,导致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却大幅滞后,甚至被诟病为“八股”。

  2016年6月,在中纪委巡视组对中宣部的意见反馈中,出现了如下内容:“‘四个意识’有待加强,有的领导政治警觉性不高,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有差距;新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廉政建设制度机制不健全,重点领域存在廉政风险,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时有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巡视组批评中宣部的用词之严厉,连一些国际媒体都大呼“意外”。

  当然,宣传体系中的种种问题,除了中宣部,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但作为这一体系中的桥头堡,主抓意识形态和宣传的中宣部恐怕难脱责任。

  黄坤明提早接班的考量

  文宣工作本身是个“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高难度活,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度与分寸,既要下功夫,又需要有头脑。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不断倒逼上层建筑,特别是对于中共的意识形态领域而言,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事实上,中共高层在过去几年已经看到相关问题,在补齐意识形态短板上下了不少功夫。早在2013年的中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19讲话)中,习近平就提到宣传工作要“主动出击”、“增强阵地意识”;在此后的多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都提到“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其中就包括基于“对各种思想文化大激荡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2014年10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让人们恢复对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记忆。习在会上提出文艺要“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陆媒当时普遍对这篇讲话进行了概括报道,整整一年后新华社专门发表了讲话全文,这样的做法极其罕见。在党校工作座谈会和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又分别提出“党校姓党”、“党媒姓党”。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很多国际媒体所称的“习思想”)当中。

  在最重要人事层面,十九大上产生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当中,复旦大学教授出身的“理论派”王沪宁,出人意料接替刘云山的角色,分管党务和意识形态等工作,本身便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从履历上看,王沪宁的工作轨迹只有高校和中央政策研究室这两个站点,从未主政过地方。像这样单纯以理论见长而位居领导核心层,可以说是开了中共历史的先河(仅有的类似人物是文革时期的张春桥,但显然不具有可比性)。如此战略性选择的背后,足见中共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看重与预期发力的准备。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看,极有可能接掌中宣部的黄坤明,同样让人多了几分想象与期待。黄坤明在仕途上曾长期与习近平存在交集。从1982到1999年,黄坤明在福建龙岩任职17年,而这段时期,习近平也在福建,由厦门副市长升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1999年,黄坤明与现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蔡奇同时由福建调往浙江,习近平2002年也由福建省长任内调任浙江代省长。

  此后,黄坤明在浙江曾先后主政湖州、嘉兴两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黄坤明接替陈敏尔,担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开启了在文宣部门任职的履历。此前陈敏尔已经为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开设专栏“之江新语”,若不是习近平也在2007年由浙入沪,黄坤明一定会接手继续经营这一专栏。

  中共十八大后,黄坤明于2013年调任中宣部副部长,并于一年后升任常务副部长,就已经被外界视为“卡位中宣部”。
而从黄坤明进京后的表现来看,其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宣传习近平在文化强国所做的努力上,要求思想文化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另据香港媒体报道,黄坤明给人的印象较为开明。与其他高官有意隐瞒或保护个人隐私不同,黄坤明要相对开放一些。他的夫人邱萍现任中国烟草总公司浙江省公司总经理,而黄并不回避这一关系,多次与夫人在公开场合露面。

  应该说,接掌文宣领域的桥头堡,开启最难啃的文宣改革,是中共高层交给黄坤明的一个艰巨任务。而作为一个曾与习近平长期共事,对习近平的思想有更为深刻和切近领会的官员,黄坤明将带给中宣部怎样的改变,同样值得人们期待。

  (多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