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无法破解养老难题

  【熊猫时报讯】澳洲人口仅佔全球总人口的0.3%,却拥有2.1万亿澳元的养老金储蓄——位居全球第四。这些资产被认为是衡量这个国家财富和经济弹性的标准,似乎能够保证澳洲人在很远的将来都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准。其他发达国家将这个制度推举为筹集退休基金的一个世界级楷模,这些国家的老龄化速度比澳洲还快,社会保障网络千疮百孔。事实上,它的未来看起来远没有这麽光明。

  澳洲所谓的退休公积金制度(superannuation
scheme)是一种固定缴款的养老金计划,强制僱主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退休公积金(目前是9.5%,按计划将逐步上调,到2025年达到12%)。员工可以自愿补充这笔存款,而且政府通过减税优惠、养老基金收益和慷慨的福利鼓励员工这麽做。

  然而,这个投资组合庞大的规模掩盖了其严重的漏洞。首先,对资产的关注使其忽略了负债,尤其是澳洲高达1.8万亿澳元的家庭债务,还有大约3.5万亿澳元的非金融债务。它还忽略了澳洲的外债,目前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儘管有近期这轮大宗商品发展热潮、强劲的进出口交换比率和创纪录的出口,澳洲的经常项目逆差仍然持续存在,为了弥补这种逆差,需要大量的资本进口。

  其次,这笔储蓄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进一步扩大,不仅要覆盖退休人员的收入需求,还有他们迅速增长的医疗保健成本。在目前的低收入环境下,投资收益已经缩减至单凭它们本身无法抵偿开支的程度。这将使传承下去的资金额减少。

  第三,这个制度持有的金融资产(股票和房地产等等)在赎回的时候必须按照现值来转换为现金,而不是按照今天的虚增价值。这些资产的价值很有可能下跌,尤其是在一大批澳洲人同时退休从而推高这种资产供应量的情况下。同时,疲软的财政意味著政府为医疗保健投入的资金可能会下降,这将迫使退休人员以更快的速度变现他们的投资,从而进一步压低资产价值。

  第四,考虑到澳洲资本市场的规模不算太大,这笔储蓄资金庞大的规模以及每年流入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每年超过1000亿澳元)夸大了国内金融资产的价值。随著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地提取他们的退休金储蓄,取款金额可能会超过流入的存款,从而削弱这些金融资产的需求。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包括工作稳定性降低和薪资增长放缓——将促使员工减少自愿交纳的储蓄金额,从而使这种状况恶化。依靠养老金储蓄规模的不断扩大体现出来的价值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第五,这个制度加速了澳洲经济的金融化。这种庞大的资金流入和大约60万个自我管理的养老金帐户推动了理财师、资产管理人、资产顾问、会计师、律师和託管人以及银行和股票经纪人行业的发展。每年支付的相关费用和成本超过200亿澳元,这是一笔存在疑问的经济价值。

  最后,这个制度很有可能达不到它的主要目标——也就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政府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的必要性。男性和女性在退休之际通常的帐户累计馀额大约分别为20万澳元和11万澳元。这个平均数被一小群拥有大量馀额的人给拉高了,然而还是远远低于60万至70万澳元的水平——这是一对拥有自住房的无负债夫妻满足退休生活(可能持续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需的预估资金水平。

  澳洲政府将要为很大一部份人口补上这个缺口。实际上,它将遭受双重损失,为这个制度所提供的慷慨减税优惠一直被当作一种减轻税收负担的方法(尤其是对富裕的个人而言),这已经让政府损失了一大笔收入(估计每年损失300亿澳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未来几代人也将受到不利影响,他们必须为老一代人的退休金埋单,具体表现在更高的税收、额外的政府债务、来自父母的财富转移减少以及低于前辈所享受到的福利水平。

  澳洲的这项制度证明了所有退休制度的谬误,不管这些制度是由政府、僱主还是个人本身承担。这种安排只能在一种高收入、投资回报强劲以及退休后的预期寿命有限的情况下奏效。或者,另一种可持续的情况是:人口增长迅速,劳动人口的数量超过了退休人员,可以向后者的退休基金注入足够多的资金。

  澳洲的经验带给我们的真正教训可能是: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退休的想法可能都是无法实现的,如果他们想要维持原先的生活方式,几乎肯定要一直工作到预期的退休年龄之后。政府无疑已经承认到了这一点,他们放弃了强制性的退休要求,提高了最低退休年龄,收紧了领取福利的资格标准,并减少了对这种储蓄形式的税收减免。如果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养老金制度都无法取得成功,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退休这件事本身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