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贸易战是好事,而且容易赢。」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宣布即将对进口钢材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后,在Twitter说出这番自信得有点过分的话来。
白宫狠招一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旨在消减中美贸易纠纷的访美行程,亦被外界判定为徒劳。
对中国来说,最理想当然是避免贸易战,但假如无法达成这一目标,起码也要缩小贸易战规模,或者延迟「开战」时间,以免干扰中国珍而重之的「战略机遇期」。
在过去半年,美国陆续开展针对中国的贸易调查,舆论早就认为中美贸易战无可避免。奇怪的是,美方对钢材和铝制品开征的关税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适用于所有出口国。
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在美国进口钢铁来源国中,中国排行第11,远远落后于加拿大、巴西、韩国、墨西哥等;而在美国进口铝制品来源国中,中国只是「梗颈四」,落后加拿大、俄罗斯和阿联酋。显然,特朗普「惩罚」的对象当中,不少是美国传统盟友,中国所受影响反而不那么大。
特朗普拒绝直接向中国开火,或许是基于现实考虑。《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帐户「侠客岛」,引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相比政治稳定的中国,美国国内斗争无日无之,特朗普若想稳步推行包括翻新基建在内的各项政策,多少还得「仰仗」中国支持,因而不敢过度开罪中国。
梅新育续指,纵使中美贸易争端近期闹得热哄哄,但争端涉及的贸易额占两国贸易总额的比例微不足道,反而2017年双边贸易额却录得两位数字增长。言下之意,两国贸易纠纷并非想像中那么严重。
特朗普会否在下阶段行动中把矛头指向中国,目前仍然不得而知。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他需要在年底中期选举前,交出可以说服选民的政绩。
中国对此心领神会,如果能够适当作出「配合」,换取美国以较温和方式处理贸易争议,不失为理想结果──就在刘鹤开展访美行程当日(2月27日),北京终止原定持续至2021年、对原产自美国的白羽肉鸡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算是释出善意。
更重要的是,中国稍作让步,有助延长自身的「战略机遇期」。今年2月23日,刘鹤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宣言」、题为「艰苦奋斗再创业」的文章,指出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奋斗,中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准迈上新台阶、提升到新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光明前景。
但这种光明前景必须珍而重之。在刊于1月15日、题为「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的文章中,刘鹤承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论调,形容中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刘鹤强调,若要逐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目标,「一刻也不能耽误,一会儿也不能停留」。一旦中美爆发贸易战,中国最不想错过的「战略机遇期」便会横生枝节。
延伸阅读:
欧美传媒普遍极为关注刘鹤到访,在他正式到访前已有多篇相关评论,探讨他此行的目的外,不忘对这位政坛「鹤叔」大起底。
66岁的刘鹤早在2012年打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核心圈子,主力为中国经济出谋献策。习近平去年十月发表的「习思想」经济蓝图,便是由刘鹤领导的小组负责撰写。同月中共十九大,刘鹤进一步「高升」,获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惟这位中国「经济政策工程师」为人低调,外界对其所知不多。
直至今年,刘鹤开始「浮上水面」,一月初代表习近平出席瑞士达沃斯论坛,公开表明中国经济改革的决心。一个多月后,刘鹤再率领代表团出访美国华盛顿,普遍被认为是为缓和中美贸易之间的紧张关系。
外国传媒极为关心政坛「鹤叔」访美,普遍认为中央选择由刘鹤前往美国的决定显示,他将会代表中国主导国际经济谈判。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周二的报道指,反华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正计划在未来数个月推出一连串针对中国的措施,包括对中国进口的铁及铝开征税项等,两国的贸易之战一触即发。
刘鹤此行显然是希望避免贸易战,但报道估计在这情况下,刘鹤的访美代表团很大机会受特朗普政府冷待。文章引述前总统奥巴马年代的美国贸易副代表霍利文(Robert
Holleyman)也称,刘鹤很可能面对极大挑战。
尽管刘鹤被视为经济改革派,但霍利文认为,中国多年来一直宣称会改革经济,但实质行动欠奉,很难想像特朗普政府会再接受中国政府空口讲白话。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周一的报道则指,中国政府选择刘鹤作为访美代表,反映他将会在中国对国际的经济谈判担任主导角色,对中美贸易的未来起着关键作用。
不只如此,报道引述专家指出,刘鹤也有可能接掌中国央行,取代即将退休的行长周小川。中央政府也有可能在三中全会上削弱央行在广泛政策上的角色,并把部分责任转移予一个由监管机构组成的委员会,这此委员会很大机会由刘鹤领导。
由此可见,刘鹤在中国经济担任的角色将会愈来愈重要。
其他传媒则较着重报道这位中国「经济工程师」的背景。《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周二便发表文章《谁是鹤叔?掌握中国经济的男人》(Who Is Uncle He? The Man in Charge of China’s
Economy)。
报道指有机会在下月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中获委任为副总理的刘鹤,同时有望成为凌驾于中国央行之上的超级监管者(superregulator),分析中国来来的政策走向。
上月曾在北京与刘鹤会面的美国商会执行副主席布里连特(Myron
Brilliant)明言,对方不是中国经济的辩护人,也暗示尽管速度未必如美国所期望,中国将会踏上市场改革道路。
报道另外引述多名美国前任及现任官员指出,刘鹤思想开明、对事物考虑周全。前总统奥巴马年代的财政部中国事务员洛文杰(David
Loevinger)更称,他没有内地其他高级的排场,只得一至两名助理随行。
纵观多份欧美报章,对刘鹤的描述大致正面,他们普遍视他为中国经济改革者,但对于他能否与特朗普政府就贸易取得共识,则不抱持乐观态度。
刘鹤是继国务委员杨洁篪后,今年内第二位访美官员。杨洁篪二月初访美时,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这次由中国经济国师亲自出马,能否缓和这场即将爆发的贸易之战,相信很快会有答案。
谁是刘鹤?
1960年代:与习近平一同就读北京101中学
1983年:毕业于人民大学工业经济学
1994-1998年: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副司法
(1994-1995年: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修读公共管理学)
1998-2003年:担任政府政策智囊
2003-2013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2013-2017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2017年10月:晋身中央政治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