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对贸易伙伴开战似乎不是好主意,但也未必一定无理。依据「赛局理论」,检测对方的弱点,可能有助于赢得更佳的贸易协议。
美银美林全球经济学主管哈里斯指出,各国「试探彼此决心」,有时的确合理,尤其能测试出对方的报复意愿。当美国以钢铝关税威胁南韩时便发挥效果,南韩很快就对美国让步。
双方最终演变成以牙还牙,是因为算计错误。若双方都误认为对方会让步,却一错再错,结果将使关税障碍更高,彼此经济交流下降,这对双方都不利,也正是目前美国与中国的风险所在。
美国在总统川普 6月15日宣布将于7月6日起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开征25%关税后,中国立即公布同额的关税清单,以美国农产品及汽车为主要目标。
川普18日又威胁将再对另外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开征10%关税,中国则表示,若美国提出这项清单,中国将采取广泛的数量与质量措施予以反制。
彭博资讯对专家的调查显示,美、中贸易冲突可能有四种结局:双方都退让(短期内似乎不太可能)、中国退让、美国退让,或双方都升高冲突。
中国退让的脚本,是假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想让中国经济持续滑坡;美国让步的脚本,是假定中国知道川普只是虚张声势,川普其实乐见美国经济强劲、股市上涨,且需要农业州的支持。
第四种情况当然最糟;目前虽未到这步田地,却令人担心情势会日益恶化,且迄今还看不到解套之路。
依据所谓的「囚徒困境」理论,美、中双方都采取自认「理性」的做法,结果却对双方都不利,因为彼此无法达成集体协议。达特茅斯学院著名经济学者史泰格表示,世界贸易组织(WTO)便是基于此一目的而创立,「贸易协议是避开囚徒困境的方法」。
川普相信他能赢得更佳协议;而美股迄今表现强劲,使他更有把握,但可能维持不了多久。经济学家克鲁曼指出,「令我惊讶的是市场对川普迈向贸易战掉以轻心」。
双方迄今都未退让。中国认为自己能打持久战,川普认为他能更加强力出击;双方并非只是为了好玩才彼此攻击,而是认为自己占优势;但随着时间拉长,将慢慢了解到自己根本占不了便宜。(作者Peter Coy与Andrew Mayeda是彭博资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