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认将遭美国全面遏制势不可逆

   

       【熊猫时报讯】从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到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再到美中贸易战开打,中国官方及学界逐渐认定,美国的最终意图是在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两国关系不排除将步入黑暗期。

  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中国外围官媒环球时报,便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中国方面对美国的这种认定。

  环球时报4日发表评论说,中国越来越多的国际问题学者认为,美国对中国政策正在经历从「接触与融合」到「遏制战略」的转变,且这种转变已不可逆转。这将对「中国崛起」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篇评论进而提到,「我们认同这一集体判断,并主张中国社会应早些针对这一重大变化,开展『物质和思想准备』」。

  这种认定上的转变,并不意外。但有趣的是,这种转变,发生在美国总统川普任上,而川普是中国官方、学界、民间先前一面倒认定「商人出身,比较好打交道」,且忙着在场边呐喊加油的支持对象。

  中国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民间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长陈定定6月底曾公开在演讲中表示,中美如今正式进入「全面战略竞争时代」,展开战争的不只是贸易领域,而正向其他领域扩散,进而步入部分乃至于全面「脱钩」(脱离原有关系)的境地。

  中国一再主张,贸易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陈定定认为,贸易已不再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冲突只会更多。且除了居中国发展命脉的经贸领域,若美国再锁定战略安全等中国重要环节施压,像是在周边与中国产生摩擦,将严重冲击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

  陈定定因此预期,美国对中国政策将有可能转为「攻击性」和「长期性」,使未来5至10年的中美关系有可能进入「黑暗期」。

  虽然其他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并未如此直言,但从官媒的描述中已能看出,中国学界近来对中美关系转趋保守、甚至略带悲观的预测。

  不只是学界,中国官僚系统出身者也已有相同看法。

  前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5月中旬在中国中信集团智库「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年会上说,中美近来的争端绝非只是贸易问题,而是涉及美国对中国战略的「重大转向」。

  李若谷提到,他此前曾主持一场中美关系研讨会,与会者有10多名美国顶尖的中国问​​题专家,但得到的第一印象是,他们对中国的态度都强硬了起来。由此看来,中美关系「不会沿着过去40年走过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到「厉害了,我的国」,无论是计画还是口号,中国官方都喊得震天价响,但听在其他国家耳中,却显得震耳欲聋。

  面对这般高调崛起的中国,被北京视为势力范围的国家,也许只能选择臣服。但像美国这样仍居优势的大国,那就不一定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