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政治:兩黨手中的利器 加劇撕裂的種子

 
 【熊猫聚焦美中选举】女性投民主党,男性投共和党;少数族裔投民主党,白人投共和党;年轻人投民主党,老年人投共和党。这样的投票取向虽说是美国政治的ABC,却不曾被民主、共和两党放大。但如今,这样的身份差异,却愈发成为政治动员的主轴。
  今年6月,29岁的拉丁裔女子科尔特斯(Alexandria Cortez)在纽约州第14国会选区民主党初选中,击败了党内元老,计划接任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一职的克劳利(Joseph Crowley),震惊美国政坛。
 
  候选人身份重过立场
  科尔特斯属民主党内左派,认同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与此同时,她又是一名拉丁裔候选人。不少观察者都想知道:究竟是她的意识形态,或是特定身份,令其爆冷胜出。
  如今的候选人名单,似乎证明了身份的力量。在自由主义盛行的罗德岛州,主张温和路线的现任女州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以悬殊差距击败了立场偏左的布朗(Matt Brown)。在麻省参议员初选中,左派代表卡普阿诺(Mike Capuano)亦败给了立场温和的黑人女性普雷斯利(Ayanna Pressley)。
 
  事实上,今次中期选举,两党候选人名单都展示了鲜明的「身份特徵」。
  民主党推举了首位女性穆斯林,及首位女性原住民众议员候选人,亦大胆让跨性别人士竞逐佛蒙特州州长。各层级候选人中,男性白人的比例首次更首次跌破50%大关。
  而共和党一方,则推举更多中年白人男性,意图推出更多「卡瓦诺式」的人物,同民主党分庭抗礼。越来越多选区出现男性vs女性;少数族裔vs白人;乃至年轻人vs中年人的较量。
  民主党:特定族群贡献铁票
  政党派出特定身份候选人,自然想借助其形象吸引更多支持。近年来,美国不同族群间政治取向分歧渐深,更鼓励两党「走捷径」:只需巩固特定族群,便可坐收选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初的一份民调显示:将近65%受访女性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是对共和党支持率的两倍。同样,接近六成男性将把票投给共和党候选人。如此悬殊的性别差异,过去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少数族裔对民主党的支持率也不断攀升。2016年总统大选时,66%的拉丁裔及91%的黑人倾向支持民主党。目前,这一数字已攀升至75%和93%。当人们的政治取向因身份产生分野,派出同样面孔的候选人无疑是成本最低的选择。
  另一方面,女性、少数族裔、年轻人这三个民主党有意塑造的「身份认同」也是过去投票率和政治参与较低的群体。选派他们出战,也能有效推高民主党支持者的投票率。
  共和党:身份政治始作俑者
  但如今高举「身份政治」旗帜的并非只有民主党。2016年总统大选前夕,特朗普便毫不掩饰将白人和男性作为催票对象。更肆无忌惮展现大男子主义作风:讥讽党内对手杰布布殊(Jeb Bush)需要「妈咪」帮助才能当选。毕竟,赢得大选的关键是工业区的白人男性,只要取悦他们便达成目标。
  即使当选後,特朗普亦未放弃「身份政治」这把尚方宝剑。无论是推出穆斯林入境禁令,或是近来向即将涌入境内的拉美移民放话,都旨在动员境内白人,营造出「我们vs他们」的身份对立。
  美国政治学家福山(Francis Fukuyama)今年8月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撰文指出:左派的身份政治「以族群划分比此」,令社会碎片;而右派的身份政治则敌视多元化,只求巩固主流社群。
  当社会以种族、宗教、性别等因素区分彼此;只会令国家如「部落割据」般分裂,侵蚀民主制度。
 
  民粹浪潮促成身份政治
  如今美国「身份政治」盛行,既源於全球化下,贫富差距扩大的「大环境」;也由於美国政治制度的「小环境」。
  身份政治兴起之前,共和民主两党的主要冲突便是意识形态。前者支持「小政府、大市场」,主张禁止堕胎,维护持枪权等保守主义价值;後者则支持更多福利支出,在堕胎和禁枪问题上持正面态度。
  但面对全球化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的现状,左派重拾社会主义大旗,要求对富人资本再分配;右派则以排外为号召:要求重回政治和贸易上的保护主义,原本二元化的政治光谱已不复现。当意识形态的冲突被模糊,身份特徵自然成为新冲突的来源。
  
  另一方面,美国的政治体制亦加重了这样的现象。在欧洲,类似的民粹主张往往被新兴政党代表:无论是法国的国民阵线和社会主义党,或是德国的另类选择党和左翼党,都在近期选举中攻城掠地。但由於美国政治制度限制,这样的思潮只能在两大党内蔓延。
  如今,两党内部仍就路线问题争执不下:「特朗普主义」虽在共和党内占上风,但建制派仍保持一定势力;民主党内,中间派和左派也各占半壁江山。既然无法在意识形态上凝聚共识,「身份政治」便成为唯一区分敌我的办法。
  只要民粹浪潮不消,政治制度不改,身份政治相信将在一段时间,成为美国政坛的主流。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