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按风暴十年 环球金融外强中乾

 

  【熊猫时报讯】2007年美国爆发次按风暴,埋下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伏线,继而引发百年一遇的环球金融海啸,迫使各国政府大印银纸救市,单是美国放水总额就超过2.65万亿美元,而中国亦急忙颁布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大计谷内需。

  经过长年量化宽鬆(QE)刺激,曾经奄奄一息的全球经济近年似有复甦之势,欧日重拾增长,美股屡创新高,惟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类资产价格大幅飙升,叫人感到高处不胜寒。10年过去,美国联储局上周宣布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这个缓慢的「收水」过程能否顺利完成,令金融市场重回健康状态,抑或会触发新一轮金融风暴?港媒找来专家详细分析。

  刚卸下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官职,
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资深顾问、金融学系兼任教授的陈家强,预言未来「金融风暴一定会发生,只不过是大、是细、是几複杂而已」,惟出现像2008年般「银行系统性、火烧连环船的风险细左」。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硕士课程客席讲师黄元山则认为,自从金融海啸以来,
政府被迫出手拯救接近崩溃的银行及企业,并以量化宽鬆提振经济后,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已转移到政府身上,现时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较10年前更高。

  金融海啸来袭之时,陈家强刚接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他忆述2007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美国次按问题及複杂的衍生工具诱发,由于不少银行持有这类资产,产生连锁效应,导致银行不论交易对手是否出事都「惊定先」,不敢进行买卖,使之前大举利用槓杆进行相关活动的银行大受打击,「体质」较弱的金融机构不敌火烧连环船效应,相继倒闭。

  黄元山:政府孭债风险大

  陈家强称,风暴过后,监管机构推出一系列措施防患未然,包括加强监管、减低银行槓杆、增加透明度、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令複杂的金融产品大减,而且令市场相信将来「有事时(政府)会救市」,尽量减低危机重临时的恐慌情绪。

  黄元山表示,在「去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跨境借贷等业务有所减少,加上银行资本要求提高,金融企业火烧连环船的风险大为降低。不过,当日政府为稳定经济出资拯救各大金融机构,变相承担消费者信贷债务,使风险转移至政府身上。他说:「金融系统是否稳定了?可能是,但在背后支撑金融系统的政府却不是。」

  黄元山指出,多年来各国政府把「特效药(QE)当补品」,当其功效逐渐消退,虚弱的「体质」也会原形毕露,他直言目前金融系统较当年更为脆弱,「正如大型流感,主要袭击长者和小孩;如果你属壮年体质,头晕身㷫未必咁大件事,若然体质较差,小事也会酿成严重后果。」现时金融市场「体质」偏弱,即使下一波衝击的规模与次按危机相若,造成的伤害势必更深,届时可用的「补品」将买少见少。

  儘管近年全球经济有起色,但黄元山认为只是外强中乾,事关无论QE或政府增加债务,均属透支未来,俨如埋下「计时炸弹」,「要不断泵油确保佢唔爆」。他以人类身体作比喻:「系人都知『三高』唔好,但唔知几时先会心脏病发」,金融危机亦一样,难以预测何时重临、规模有多大,可谓防不胜防。

  美国宣布开始缩表,有人视之为金融市场回归常态重要一步,有人却担心流动性收缩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陈家强则赞成美国透过缩表使货币政策正常化,原因是此举可解决长期低息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降低潜在风险,深信美国只会缓慢退市,避免触发市场恐慌。

  不过,黄元山对美国能否顺利完成缩表抱怀疑态度,指美国多年来通过QE向市场投放天量资金,亦仅能保持经济不致陷入衰退,通胀等重要数据一直于低位徘徊,失业率看似很低,实情是很多人放弃找长工,不被纳入统计网之内;换言之,就算美国很想缩表,料会荆棘满途。

  陈家强警告楼市或调整

  对于香港股市及楼市前景,陈家强分析,目前美股道指已升至逾22000点,恒指也涨至接近28000点,「下一波衝击,可能是由经济周期产生。油价或地缘政治问题可令(股票)价格下跌。」至于各国量宽催生楼市泡沫,香港、伦敦、纽约和悉尼等大城市楼价持续飙升,香港楼市会否掉头调整,他断言「完全有可能」,简单至经济周期调节,又或小型股灾,甚至地缘政治因素,都可能触发楼市下跌。

  黄元山称,香港虽然拥有庞大财政储备,银行体系稳定,但毕竟是细小经济体,环球金融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香港将难以独善其身。他重申,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接连推出多轮量宽,后遗症至今仍影响着环球社会。当劳动所得酬劳增长速度追不上资产价格升幅,将令贫富不均加剧,长远将削弱香港竞争力,「若机会成本太高,创业连租金都交不起,个个都宁愿去打份稳定的工,大家慢慢只会集中几种行业」,整个社会将找不到新增长点。

(信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