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开火港澳角色需更清晰一带一路融资遇阻力

  

      【熊猫时报讯】中美贸易争拗持续升温,中国两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备受市场关注,两大战略地区的项目融资,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恐会受到冲击。综合多位专家估计,中方将会加强“一带一路”等策略部署,以对冲中美贸易之间的潜在损失。

  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相信,如果美资机构不愿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融资安排,而只由中资牵头的集团或银行,以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来承担,或令“一带一路”的发展受到考验。

  根据中国发改委于一五年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及重点,涉及由中国伸展至中亚与东欧“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利用港口连接远至北非与欧洲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透过资金、贸易及设施等五方面,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

  不过,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提醒,即使中方有意增强战略部署,惟“远水能否救近火”实属隐忧之一。中国为保持外贸出口稳中有升的趋势,及避免中国厂商出口生意及就业大幅下滑,将透过“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尽快购买原由美国商家预订的中国进口货。惟基建项目需时间及资本配合,加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实力一般,而且与中方关系密切的并不多,故短期难以完全填补中美贸易的缺口。

  资深银行家陈凤翔直言,基建项目原意为带动经济,项目本身产生利润难言吸引。在贸易阴霾下,全球经济若受影响,“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亦会受牵连,因此区内基建项目的发展步伐及投资回本期可能延长。

  事实上,继今年马来西亚取消连接吉隆坡及新加坡的“马新高铁”项目之后,中国交通建设周四披露,收到马国政府旗下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通知,要求立即暂停“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
)一期项目,相关合同金额折合约728亿元人民币。陈凤翔相信,今次马国叫停项目,并非因中美贸易战而发生,主要是马国内部新旧政府交替所延伸的政治问题。

  中美贸易开战,覆盖“九市二区”的大湾区,短期面临的经济影响相对较易显现。大湾区是由广州及江门等相邻珠三角城市,以至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

  麦萃才指出,由于区内涉及部分出口导向地区,如制造业基地东莞及深圳,在美国对中国进口加征25%关税后,会即时减弱中方的出口竞争力;当地物流业或随出口货值下降而受累。

  温天纳续指,市场尤其是美国将关注港澳两个独立税区的反应,因此港澳在大湾区策略下的角色需更清晰。事实上,大湾区属中国内部规划,除人流及物流需要配合之外,资金流亦属重要因素,如人民币汇率在贸战下趋贬,未必有利积极部署。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首五个月计,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进出口总额达3.21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加11.1%,高于整体外贸增速2.3个百分点,占中国外贸总值的27.6%,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