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深度:「第一網紅」年收4000萬美元,輾壓范冰冰…

中國第一網紅張大奕年收可達12億元。 圖/摘自微博

【熊貓眼】内地網紅經濟捧紅許多人,有「内地第一網紅」封號的張大奕,收入完勝女星范冰冰。2017年雙11,她的淘寶服飾店單日銷售額就達人民幣1.7億元,吸金功力驚人。但她進軍美國市場卻遭滑鐵爐,4月3日其投資的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首日大跌逾37%。

•千萬粉絲追蹤 網店年收達12億

今年30歲的張大奕有著甜美笑容、清新氣質,模特兒入行,隨後經營淘寶服飾店,趕上第一波網紅紅利。她的服飾、彩妝電商等各項年收入可達4000萬美元,創造「網紅電商」的神話。4年前,她的微博粉絲不到30萬,至今飆升36倍至1076萬。

為了吸引粉絲注意,她以自己張大奕的名字暱稱叫「張大姨」,後來粉絲乾脆叫她「大姨媽」,而粉絲則自稱「E罩杯」,趣味稱呼互動,因為她的爽直個性,讓粉絲一直忠誠地追隨著她的穿搭。

張大奕的淘寶服飾店,在2017年雙11單日銷售額就達7.9億元。 圖/摘自網路
張大奕的淘寶服飾店,在2017年雙11單日銷售額就達7.9億元。 圖/摘自網路

•進軍美股上市 首日卻跌近四成

内地網紅經濟在2015年掀起浪潮,富比世雜誌報導,當時張大奕電商年收入約4600萬美元,完勝當時一線女星范冰冰賺的2100萬美元。2016年6月,當時因為淘寶直播第100天,張大奕以紅人店主的身分直播,幫自己店內新款商品代言,線上瀏覽超過100萬人,直播結束後,新款服飾2小時內就成交人民幣2000萬元,刷新當時銷售紀錄。

不過,張大奕進軍美國股市卻踢到鐵板,澎湃新聞網報導,「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第二大股東就是張大奕。如涵控股在4月3日登陸美股,發行價為12.5美元,但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收跌37%至7.85美元。

大陸網紅電商如涵控股4月3日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 圖/摘自微博
大陸網紅電商如涵控股4月3日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 圖/摘自微博

•王思聰點明 「問題在公司本身」

萬達創始人王健林之子王思聰日前分析如涵控股失利原因,並不在網紅KOL(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的縮寫)的變現上,問題是如涵這家公司本身。他道出三點原因,一是虧損,2018年毛利人民幣3億,但支出履約費用人民幣1億元,營銷費用人民幣1.46億元,綜合管理費用1.3億元等,導致總運營虧損人民幣7235萬元。王思聰說,錢花的莫名其妙,特別是1.46億的營銷費用令人費解,花這麼多營銷費用那KOL的意義何在?

其次,是不可複製性。王思聰指出,簽了100多位網紅,但是就一位張大奕在2017、2018、及2019財年前三季分別占收入的50.8%、52.4%和53.5%,這是多麼不健康的比例。

三是如涵的網紅孵化、網紅電商、網紅營銷模式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證明出自己可以培養出新KOL。

王思聰點出如涵控股股價慘跌的原因。 圖/摘自微博
王思聰點出如涵控股股價慘跌的原因。 圖/摘自微博

•網紅電商效應 能否複製還未定

如涵控股簽下的頭牌,也是發展最成功的網紅為張大奕。在微博上,張大奕粉絲數超過1000萬,張大奕的個人淘寶店鋪「吾歡喜的衣櫥」是四星高人氣網店。但是,如涵「網紅+孵化器+供應鏈」的模式,並未從張大奕的成功後得到有效複製驗證。

如涵控股需持續培養出影響力如張大奕般的網紅,以證明自身的商業模式跑得通。但在下一個張大奕出現之前,如涵控股可能仍會持續遭受美國資本市場冷落。網紅電商經濟似乎沒那麼美,在現實的資本市場備受考驗。

Related posts